[发明专利]制冷循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0470.6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4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储慧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的确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4F13/28;F24F11/89;F24F13/20;A41D13/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范有余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 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的制冷循环设备,总体上包括壳体,包括后壳和底板,所述底板沿轴线而在纵向上延伸,并且适于经由附接装置而被附接至人体;功能组件,被布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用于冷却进入所述壳体的空气,以及将冷却的空气从所述壳体排出到所述附接装置的风道从而为人体降温,并且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循环组件、蒸发组件、冷凝组件和压缩机;其中所述循环组件、所述蒸发组件、所述冷凝组件以及所述压缩机沿所述轴线依次被布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所述后壳适于在所述功能组件被安装到所述底板上之后与所述底板耦合以封闭所述功能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穿戴的制冷循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在一些高温作业环境中,通常使用室内空调来为整体环境降温从而改善生活或者工作环境。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例如热源为点辐射,使用空调为整体环境降温不足以降低该热源附近的温度,从而在其附近工作的操作者仍然要遭受高温;此外,在有些情况下,处于高温环境的操作者可能需要在多个地点或者室外操作,因此,使用室内空调不能满足为操作者降温的要求。此外,有些情况可能只需要对某个点或者某个人员降温,这种情况下使用室内空调而进行整体降温也给资源带来了浪费。
考虑到在上述情况下室内空调的不足,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穿戴在人员身上的空调衣。目前所开发的空调衣通过将供冷水、干冰、液氮等液冷介质循环的管道布置在衣服内来达到为人员降温的目的。然而这种空调衣在结构布置上的不合理,厚度过厚,空调衣的温度较难从空调衣散发出去,造成空调衣本身的温度较高或者需要更大的能源才能将热量散发出去,造成降温效率低的问题。此外,这种厚度过厚的空调衣的重量分布不均匀,影响人体的平衡和动作,导致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进行相应的动作或操作。这会使穿着空调衣工作的人员感到不适。此外,这种有些空调衣采用完全叠置的布局方式,这会导致维修的复杂性,并且在安装过程需要非常高的组装精度和复杂的安装步骤。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可穿戴的制冷循环设备,以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中的空调衣的一些问题。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可穿戴的制冷循环设备,包括:
壳体,包括后壳和底板,底板沿轴线X而在纵向上延伸,并且适于经由附接装置而被附接至人体;功能组件,被布置在壳体内并且用于冷却进入壳体的空气,以及将冷却的空气从壳体排出到附接装置的风道从而为人体降温,并且功能组件包括循环组件、蒸发组件、冷凝组件和压缩机;其中循环组件、蒸发组件、冷凝组件以及压缩机沿轴线X依次被布置在底板上,并且后壳适于在功能组件被安装到底板上之后与底板耦合以封闭功能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底板包括蒸发分隔结构,以将壳体分隔成适于分别容纳循环组件和蒸发组件以及冷凝组件和压缩机的具有不同温度和空气的两个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蒸发组件被固定在底板的循环分隔结构和蒸发分隔结构之间的蒸发器固定部上,蒸发器固定部相对于底板倾斜地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底板被变形以适应人体的背部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进风口,邻近蒸发组件而被形成在蒸发器固定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测温传感器,邻近进风口而被设置在蒸发器固定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测温传感器包括感温探头,蒸发器固定部还包括感温探头安装座和感温探头安装螺丝柱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循环组件包括被固定至蒸发风扇固定部的一个或多个蒸发风扇,并且在底板上布置有被安装在多个蒸发风扇之间的蒸发风扇间隔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蒸发风扇相对于轴线倾斜地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蒸发分隔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布置管路的切口,管路用于在蒸发组件和冷凝组件之间输送制冷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的确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的确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0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