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玻璃鳞片胶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1054.8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8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坐镇;周建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华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10 | 分类号: | C09D163/10;C09D5/18;C09D7/61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任利军 |
地址: | 45237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玻璃鳞片胶泥 胶泥 阻燃 阻燃性能 环氧乙烯基酯树脂 气相二氧化硅 玻璃鳞片 附着能力 鳞片胶泥 使用寿命 阻燃涂料 阻燃纤维 粘合剂 成炭剂 固化剂 硫酸钡 流平剂 氧指数 云母粉 增稠剂 重量份 阻燃剂 阻燃型 钛白粉 结块 防火 防护 点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玻璃鳞片胶泥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阻燃涂料技术领域,其中阻燃玻璃鳞片胶泥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阻燃型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玻璃鳞片、硫酸钡、固化剂、阻燃剂、成炭剂、阻燃纤维、粘合剂、云母粉、气相二氧化硅、流平剂、钛白粉、增稠剂,本发明制备出的胶泥的状态均匀细腻,无结块,能够提高胶泥的附着能力和使用寿命,胶泥涂覆后的干燥无裂纹,能够全面的对材料进行防护,氧指数得到明显的提高,防火等级UL94达到V‑0级,本发明制备出的胶泥难以被点燃,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且阻燃性能明显高于市场上现有的鳞片胶泥,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阻燃玻璃鳞片胶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工池、吸收塔防腐工程中用玻璃磷片防腐被烧掉的现象屡有发生。表面上看,是由于交叉施工等管理原因造成的。本质问题在于玻璃鳞片胶泥没有阻燃性能,燃烧速度过快,一旦过火没有自熄性,极易造成大面积过火,造成重在安全事故。目前玻璃鳞片胶泥的基体树脂常用乙烯基酯树脂具有优越的耐腐蚀性。除了树脂外,玻璃鳞片、固化剂、促进剂、颜料及功能助剂等是玻璃鳞片胶泥的必需组分。扁平状鳞片在树脂中重叠平行排列,上下交错,形成独特的屏蔽结构。广泛用于各种化学腐蚀介质。该产品可用于脱硫设备,烟囱内壁,粘贴陶瓷片、陶瓷泡沫玻化砖。阻燃型玻璃鳞片胶泥是在常规玻璃鳞片胶泥的基础上的阻燃升级版,与常规玻璃鳞片胶泥相比,阻燃性玻璃鳞片胶泥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不变,但是氧指数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变慢,具有自熄性。
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6280285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阻燃型玻璃鳞片胶泥,其原料按重量份如下:阻燃型环氧乙烯基酯树脂20-25份,玻璃鳞片10-15份,固化剂5-8份,阻燃剂10-13份,成炭剂5-8份,阻燃纤维2-3份,粘合剂1-2份。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氧指数只能达到31.7,阻燃能力有限,并且上述技术方案公开的玻璃鳞片胶泥有结块,降低了胶泥的附着能力和使用寿命,胶泥涂覆后的干燥有裂纹,不能全面的对材料进行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玻璃鳞片胶泥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阻燃玻璃鳞片胶泥,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阻燃型环氧乙烯基酯树脂15-22份、玻璃鳞片7-10份、硫酸钡6-12份、固化剂3-6份、阻燃剂14-18份、成炭剂3-6份、阻燃纤维4-7份、粘合剂2-5份、云母粉6-10份、气相二氧化硅1-5份、流平剂3-7份、钛白粉1-4份、增稠剂2-6份。
阻燃玻璃鳞片胶泥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阻燃型环氧乙烯基酯树脂17-20份、玻璃鳞片8-9份、硫酸钡8-11份、固化剂4-5份、阻燃剂12-16份、成炭剂4-5份、阻燃纤维5-6份、粘合剂3-5份、云母粉7-9份、气相二氧化硅2-4份、流平剂4-6份、钛白粉2-3份、增稠剂3-5份。
阻燃玻璃鳞片胶泥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阻燃型环氧乙烯基酯树脂18份、玻璃鳞片9份、硫酸钡10份、固化剂4份、阻燃剂16份、成炭剂5份、阻燃纤维6份、粘合剂4份、云母粉8份、气相二氧化硅3份、流平剂5份、钛白粉2份、增稠剂4份。
所述流平剂为聚醚硅氧烷流平剂。
所述粘合剂为硝酸纤维素。
所述玻璃鳞片包括直径为3.18mm的大鳞片和直径为0.4mm的小鳞片,大鳞片和小鳞片的质量比为3:1。
所述增稠剂为比表面积在120-200m2/g的气相白炭黑。
所述硫酸钡为沉淀硫酸钡,所述钛白粉为锐钛型钛白粉。
一种上述的阻燃玻璃鳞片胶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华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华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10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