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北斗卫星的深海潜标实时大容量数据传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1452.X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2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汪嘉宁;张祥光;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3816 | 分类号: | H04B1/3816;H04B7/185;H04W12/10;H04W5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效数据 潜标 大容量数据传输系统 天线 北斗卫星 单模块 深海 多卡 网络分析仪 并行模式 发送成功 分包传输 数据压缩 算数编码 原始数据 终端处理 字典编码 最大压缩 采集板 固定卡 可扩展 截取 单模 陆基 频偏 阻抗 匹配 组装 传输 | ||
1.基于北斗卫星的深海潜标实时大容量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传输部分采用单模块多卡切换运行、动态分包传输的机制,单模块中一个模块接固定卡,负责接收是否发送成功的状态信息,采用对应有效的双向应答验证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时性。潜标端天线和陆基天线,采用网络分析仪对组装后的天线频偏、阻抗等参数进行二次匹配,对原始数据进行有效数据截取,并采取算数编码、字典编码方式进行数据压缩,在采集板终端处理原始有效数据的同时,把有效数据最大压缩至原来的三分之一,适用于深海潜标大容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并具有一定的拓展能力,可扩展为多套单模多卡并行模式;适用于深海潜标移动平台的低功耗设计:采用低功耗MCU的处理器和低功耗的值班电路,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功耗<5uA,通过观测设备及数据采集板的定时唤醒北斗通信模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北斗卫星的深海潜标实时大容量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模块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滑动窗口的分包传输机制,通信模块的工作时间降至最低,滑动窗口协议是在任意时刻,发送方都维持了一个连续的允许发送的帧的序号,称为发送窗口;同时,接收方也维持了一个连续的允许接收的帧的序号,称为接收窗口,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序号的上下界不一定要一样,不同的滑动窗口协议窗口大小一般不同,发送方窗口内的序列号代表了那些已经被发送,但是还没有被确认的帧,或者是那些可以被发送的帧,滑动窗口机制为端到端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的流量控制机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北斗卫星的深海潜标实时大容量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深海潜标移动平台的小体积设计:为适用水面浮体内的狭小空间,采用通信模块板和SIM卡板分离的方案,采用双层线路板叠加,极大减小了模块整体体积,适用目前多种水面浮体的内部结构,单模多卡模块保留单卡的所有功能参数,高集成化系统既可为用户提供连续定位,测速能力,又可进行无信息传输的高安全级别的位置报告,其导航与通信的集成可以互相嵌入,互为增强。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北斗卫星的深海潜标实时大容量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板接口采用通用的RS232接口,软件接口上兼容75kHz ADCP、温盐深传感器和深海单点海流计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板接口为标准232接口与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声通设备实现兼容,方便扩展各种传输距离的水下数据传输应用,同时预留其他型号水下传感器接口方便以后扩展,连接时只需提供通信协议对接即可,水上采集板与北斗单模多卡通信模块实现双向通信,方便后续通过远程服务器控制传感器的各项参数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14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