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1997.0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7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方海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海章 |
主分类号: | B60L53/18 | 分类号: | B60L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10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板 充电线 空腔 线缆 电性连接 连接头 外部电源线 新能源汽车 弹性膜 分隔条 新能源领域 径向分布 平行设置 线缆外套 用电安全 自动断电 后侧壁 前侧壁 永磁片 叠放 缆轴 绕卷 稳压 车主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线,包括线缆,线缆通过连接头与外部电源线电性连接,线缆外套设有保护套,线缆和保护套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沿径向分布的分隔条,相邻两个分隔条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膜,弹性膜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永磁片,保护套上设有多个稳压孔,连接头内设有:空腔,空腔沿线缆轴向设置在连接头内;第一导电板,第一导电板与空腔的后侧壁固定连接且与外部电源线电性连接;第二导电板,第二导电板与空腔的前侧壁固定连接且与线缆电性连接,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平行设置。本发明在充电线发生绕卷、叠放等情况时,能够起到自动断电的效果,以提醒车主正确放置充电线,提高用电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线。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目前,以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最为成熟,新能源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时,一般需要利用专门的充电线将充电桩与汽车的电池连接,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时间持续长、充电电流较大,因此,充电线很容易出现发热的情况,为了适应各种车型,充电线通常会预留较长的长度,当车主不注意时,很容易造成充电线绕卷、或叠放的情况,热量相互叠加,加速接触点处电线发生老化的情况,久而久之,严重时还容易引起电起火等严重情况。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充电线过长容易出现叠放处老化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充电线发生老化、保证充电安全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线,包括线缆,所述线缆通过连接头与外部电源线电性连接,所述线缆外套设有保护套,所述线缆和保护套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沿径向分布的分隔条,相邻两个所述分隔条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永磁片,所述保护套上设有多个稳压孔,所述连接头内设有:
空腔,所述空腔沿线缆轴向设置在连接头内;
第一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与空腔的后侧壁固定连接且与外部电源线电性连接;
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与空腔的前侧壁固定连接且与线缆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平行设置;
绝缘柱,所述绝缘柱的后端与第一导电板的前侧壁固定连接;
导电柱,所述导电柱的后端与绝缘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柱的前端与第二导电板的前侧壁固定连接;
导电环,所述导电环滑动套设在导电柱外,且所述导电环的厚度大于绝缘柱的长度,所述导电环采用永磁材质制成;
环形腔,所述环形腔设置在空腔的外侧,所述环形腔的前部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平衡孔;
密封滑环,所述密封滑环设于环形腔内并与环形腔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密封滑环采用永磁材质制成,所述密封滑环与导电环异极相吸;
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保护套内部以及环形腔后侧相连通。
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线中,所述弹性膜、分隔条以及线缆的外侧壁共同形成了缓冲空间。
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线中,所述缓冲空间内填充有密封油。
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线中,所述导电柱的外部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导电环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凸起相匹配的限位开槽。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线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海章,未经方海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1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发射器的清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