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综合管廊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部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2834.4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2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毛欣怡;周志鑫;刘怡;周炜翔;张飞翔;朱博威;李剑;易晓梅;郜园园;惠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40/32;H04W52/0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杭州创造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2 | 代理人: | 冉国政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综合 中的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节点 部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综合管廊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部署方法,该方法包括:由管廊两端向中心,在城市综合管廊长度方向上等间距部署超级节点,实现将超级节点等间距排列部署在城市综合管廊中的高频率工作区域;在此基础上,随机部署普通节点,使超级节点的覆盖空洞被普通节点所覆盖。进一步,选取10%的普通节点作为高级节点部署,实现多重覆盖。通过节点分类布置方式,能直观反映出综合管廊中监控能耗情况,使得在高频率工作区域的超级节点平均能量更高,与管廊实际条件更相符合。有效缓解单一节点部署而产生的能量空洞问题,均衡网络能耗,以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综合管廊的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综合管廊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部署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越来越多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被运用整合到智慧城市中。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无线局域网(WLAN),高速网络和智能手机等创新进步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城市综合管廊。
城市综合管廊亦称共同沟,主要是指在城市道路地下建造一个将电力、信息、给水、热力和排水等多种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在同一个空间内的建筑。以做到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市政公用管线的集约化建设和管理,从而避免城市道路产生“拉链路”,提高管道维护和检修的效率的目的。其中,城市综合管廊中的WSN技术主要实现区域内管道的监视数据采集、传输,是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监控网络的重要一环,
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城市综合管廊,这种革命性的创新主要归因于微机电系统(MEMS),低功耗电路设计和无线技术在集成电路上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传感器节点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廉、和仅使用电池就可以维持较长的寿命的特点,通常被部署在人难以到达或需要长时间持续运行的地方。这就造成了节点相关的维护(补充或更换)代价相对较高。而在城市综合管廊中如何使传感器节点,长久稳定地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显然地,城市综合管廊可以有效提高管道维护和检修的效率。不会对道路交通和人们出行带来不便。但需要指出的是,城市综合管廊尚在发展,根据其断面以及功能定位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管道搭配方案。常见的管道类型主要是电力、电信、供水和天然气管道,可以将其概括为水处理管道、供热管道、强电管道和弱电管道等四类管道。不同地区的城市综合管廊中管道类型配比各有不同,但在各个管道的监控参数上有大面积重叠(温度、湿度、水位、气体)。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管道进行监控时,部署的传感器种类大致相同。在工作中,多种类型传感器对城市综合管廊中管道的多种参数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相关控制模块进行处理。处理器对节点各部分的工作进行协调和控制,对采集的数据做统一化处理,再传输到通信单元中进行传输。除此之外,根据管道工作特点的不同,对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要求有所不同。即对传感器电池能量储备提出分级要求,同时也对网络协议的优化提出了一定要求。
现有技术采用单一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簇内所有节点需将信息先传递给簇头节点,再由簇头节点传递给基站。这个过程没有考虑数据传输距离和簇头节点能耗高的问题。事实上,采用单一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在管廊信息传递过程中会产生随着管道距离的延伸,节点间通信所产生的能耗也会越来越大,远离汇聚节点的节点信息无法有效地传输给汇聚节点的问题。而且通过分析可知,在城市管廊的类线性环境中,节点部署要在长度延伸上充分考虑网络的感知能力和通信能力,传感器网络通常需要冗余的部署节点,以实现强连通度和强覆盖度要求。这样,即使部分节点失效,整个网络仍能保持对覆盖区域的感知和整个网络的连通。由此可见,在感知区域内采用单一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若要满足整个监测区域的信息有效采集和传输的要求,必须使得节点部署不均,造成节点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导致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失衡,容易出现节点过早死亡,造成能量空洞。
基于此,现有的城市综合管廊中的无线传感网络存在较严重的能量空洞,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28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载波同覆盖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用户设备以及波束故障恢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