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楼宇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3004.3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4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甘从林;梁雪斐;于克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H05B3/34;E04F17/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史冠静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宇 公用 烟道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一种楼宇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包括公用烟道和安装在各个楼层的吸油烟机,在公用烟的内壁上安装有电加热膜,在公用烟道的内部安装有用来检测烟道油烟气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楼顶安装有用来检测室外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有电热膜控制系统和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能够读取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读数,电热膜控制系统能够读取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读数以及主控制系统发送过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读数,并能根据公用烟道内部与室外的温度差值来控制电加热膜。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楼宇公用烟道排烟系统能够通过控制电加热膜来改变烟道中油烟气体的温度和室外环境的温度差,增强烟道热压作用,提升烟道压力分布,改善烟道排烟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宇公用烟道,尤其是涉及一种楼宇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住宅越来越多,高楼层排烟大都采用公共烟道集中排烟,住宅高度增加,导致整个排烟道内的阻力增加。高层公用烟道的出口一般设置在楼层顶部,而吸油烟机提供的动力有限,导致排烟效果不理想,烹饪高峰时段,低楼层油烟排不出,甚至出现烟道中的油烟倒灌现象。目前,为了解决现有油烟机排烟不畅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中央净化系统”的概念,其通过放置在公共烟道顶端的主风机产生动力,并配合用户侧的吸油烟机风机来提升排烟效果。然而,由于楼顶的主风机的叶片上易累积油脂颗粒,不仅破坏风机的动平衡,导致噪声增加、振动加剧,而且还需定期清洗维护,维护保养较麻烦。并且,主风机设置在公用的排风通道上,会导致系统排风阻力增加。特别是当楼层数大于35层时,顶楼主风机产生的负压无法有效传递下去,出现漏压的情况,对低层用户排烟影响几乎为零,反而造成了能源浪费。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公用烟道排烟系统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增强公用烟道的热压作用、改善烟道排烟能力的楼宇公用烟道排烟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环境适应性强、能够智能化控制并使系统产生的热压作用能始终满足排烟效果的楼宇公用烟道排烟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楼宇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包括安装在不同楼层的吸油烟机,每台吸油烟机的出风口均通过各自的烟管与公用烟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公用烟道的内壁上安装有电加热膜,在公用烟道的内部安装有用来检测烟道油烟气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楼顶安装有用来检测室外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有电热膜控制系统和主控制系统,所述主控制系统能够读取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读数,所述电热膜控制系统能够读取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读数以及主控制系统发送过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读数,并能根据公用烟道内部与室外的温度差值来控制所述的电加热膜。
为了兼顾公用烟道升温效率和节能性,在所述公用烟道内对应于各个楼层的位置均安装有所述的电加热膜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每层的电加热膜对应有一个所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对应电加热膜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电热膜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公用烟道的外壁上,所述主控制系统安装在楼顶。
电热膜控制系统与主控制系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通信,优选地,所述电热膜控制系统和主控制系统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实现无线通信。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楼宇公用烟道排烟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开始,中央处理系统开机;
②、设置系统所在楼层的总楼层数,定义为N;
③、定义i,初始值为1,i储存该系统下每一楼吸油烟机的地址,定义S,初始值为0,S储存系统中的吸油烟机开机工作的总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3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