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系统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3279.7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5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熊德智;陈向群;柳青;杨茂涛;黄瑞;吴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廖元宝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开关 静态数据 智能电能表 反力 内置 动态特性分析 动态特性数据 触簧系统 电磁系统 角位移 衔铁 动态特性参数 线圈磁通量 线圈电流 形变位移 分析 电磁吸 反力矩 簧片 四阶 评估 | ||
1.一种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获取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的衔铁不同角位移α和不同线圈电流值i条件下的线圈磁通量φ2和电磁吸力矩Mx,得到电磁系统静态数据;
S02、获取衔铁不同角位移α条件下的簧片形变位移Δx、反力Ff和反力矩Mf,得到触簧系统反力静态数据;
S03、基于电磁系统静态数据和触簧系统反力静态数据,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分析,得到动态特性参数条件下的动态特性数据;
S04、对步骤S03中得到的动态特性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负荷开关的可靠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1的具体过程为:
S11、由负荷开关磁系统结构,依据等效磁路法,建立计及铁芯与衔铁之间漏磁阻的负荷开关等效磁路模型;
S12、依据计及铁芯与衔铁之间漏磁阻的负荷开关等效磁路模型,计算负荷开关等效磁路模型中各工作气隙的磁通值φpi;
S13、通过工作气隙对应的截面积Spi,计算各工作气隙对应的电磁吸力Fi,从而得到电磁吸力矩Mx。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3中,电磁吸力Fi通过麦克斯韦电磁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φpi表示通过工作气隙的磁通,Spi表示工作气隙对应的截面积,μ0表示真空磁导率,μ0=4π×10-7Wb/(A·m);
电磁吸力矩Mx为:
Mx=F2r12+F3r21-F1r11-F4r22;
其中长左衔铁长r11;长右衔铁长r21;短左衔铁长r12;短右衔铁长r2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2中得到反力矩的具体过程为:
S21、将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中各层簧片分成n段,建立各层各段对应的数学函数模型;
S22、获取各层各段簧片中的截面弯矩,并结合对应数学模型,得到各层各段簧片的子柔度;
S23、通过各层各段簧片的子柔度,得到各层簧片在受点力处的柔度;
S24、通过各层簧片在受点力处的柔度和刚度,再结合衔铁不同角位移α,得到整体簧片作用于衔铁上的反力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将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中各层簧片分成三段,分别为依次连接的直线段S1、曲线段S2和直线段S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中,各层各段簧片的子柔度为:
其中Mwf表示簧片弯矩、E表示簧片的材料弹性模量、I表示簧片截面惯性矩、s表示簧片弧长、Pf为受力点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4中,通过各层簧片在受点力处的柔度,得到各层簧片在受点力处的反力,从而得到整体簧片作用于智能电能表内置负荷开关的衔铁上的反力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327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