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废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5376.X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7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洪;李三兴;刘辉;曹月刚;赵健;郦玮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陈千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鳌山卫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厌氧池 沉淀池 缺氧池 开口 处理装置 新型废水 注水喷头 好氧池 消毒池 第一管道 第二过滤器 第一过滤器 过滤器连接 微生物活性 沉淀出口 机械搅拌 依次设置 排水口 污水口 液差 污水 损害 | ||
一种新型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消毒池依次设置,沉淀池设有进污水口与沉淀出口,消毒池设有排水口。沉淀池与厌氧池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分别在沉淀池与厌氧池内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开口的水平高度,新型废水处理装置设有第一球形注水喷头,第二开口与第一球形注水喷头连接。厌氧池与缺氧池通过第一过滤器连接,缺氧池与好氧池通过第二过滤器连接,好氧池与消毒池通过第三过滤器连接,污水进入厌氧池和缺氧池时都利用液差,通过球形注水喷头进入,减少机械搅拌,改善对微生物活性造成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是废水生物处理悬浮在水中的微生物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常规机械搅拌时会对处理池中的微生物活性造成一定的损害,影响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新型废水处理装置,污水进入厌氧池和缺氧池时都利用液差,通过球形注水喷头进入,减少机械搅拌,改善对微生物活性造成的损害。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消毒池依次设置,沉淀池设有进污水口与沉淀出口,消毒池设有排水口。沉淀池与厌氧池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分别在沉淀池与厌氧池内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开口的水平高度,新型废水处理装置设有第一球形注水喷头,第二开口与第一球形注水喷头连接。厌氧池与缺氧池通过第一过滤器连接,缺氧池与好氧池通过第二过滤器连接,好氧池与消毒池通过第三过滤器连接。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常规机械搅拌时会对处理池中的微生物活性造成一定的损害,影响处理效果。
据此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新型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消毒池依次设置,在沉淀池与厌氧池之间设置有第一管道连接,其中管道的第一开口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高口的水平高度,因此当污水从沉淀池进入厌氧池时,污水自身的势能差会转换成污水自身的动能,从而进入厌氧池中的污水会携带一部分的功能,利用动能提供搅拌动力,避免可机械搅拌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节约能源。
第二开口与第一球形注水喷头连接,进入厌氧池的污水通过第一球形注水喷头注入厌氧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消毒池依次通过相应的过滤器进行连接。
综上,这样的新型废水处理装置利用污水自身的势能差会转换成动能,利用动能提供搅拌动力,避免可机械搅拌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缺氧池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一过滤器相对设置,第一隔板将缺氧池的内部划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第一区域设有第一球形微孔曝气头;
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第二管道分别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形成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第三开口的水平高度大于第四开口的水平高度;
新型废水处理装置设有第二球形注水喷头,第四开口与第二球形注水喷头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开口设于第一隔板。
进一步地,好氧池设有第二球形微孔曝气头、锥形注水喷头,锥形注水喷头与第二球形微孔曝气头相对设置,第二球形微孔曝气头与外界连通,锥形注水喷头与第二过滤器通过第三管道连接;
第三管道靠近第二过滤器的一端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三管道远离第二过滤器的一端的水平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未经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53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