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反应增韧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6665.1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6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虎;李建敏;赵凤雯;王晓明;王乾;苏超;张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8;C08L23/26 |
代理公司: |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张笑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聚丙烯 复合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反应增韧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3:1~19:1,按重量份计,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原料:聚丙烯50~95份;硅烷接枝POE 5~30份;硅烷接枝聚丙烯0~10份;滑石粉0~30份;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原料:聚丙烯50~95份;POE 5~30份;滑石粉0~30份;催化剂0.5~5份;本发明通过硅烷接支POE,实现了POE在使用过程中的自交联,提高了增韧体系的强度并实现了聚丙烯的高性能化,包括高流动、高韧性和高拉伸性能的兼顾,达到常规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物理混合所不能实现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自反应增韧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等产业的发展,轻量化材料成为汽车材料的新宠,人们采用各种手段实现汽车材料的高性能化,进而通过以塑代钢、微发泡、薄壁化、低密度等实现材料的轻量化目的。目前,薄壁化和微发泡均需要材料具有超高的流动性,否则难以实现制件的加工要求,会出现短射、飞边等成型问题。聚丙烯复合材料有聚丙烯基材、增韧剂POE和滑石粉等主要成分,人们往往采用高流动的聚丙烯和POE等实现聚合物的高流动性,但却造成了材料性能的降低:根据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聚丙烯的高流动性要求低分子量,这就造成产品的拉伸、冲击和弯曲等主要性能下降;增韧剂POE流动性一般小于5g/10min,严重降低了聚合物的流动性,而高流动性的POE会导致聚合物的韧性降低,尤其是耐低温性能,因此聚合物的流动性与性能不能保持平衡。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局限于聚丙烯材料的性能要求,往往选用低分子量高流动性聚丙烯和高分子量低流动性POE,这样由于体系黏度比较大,导致材料的分散不均匀,分散相尺寸大,材料性能不能实现最优化,并且由于POE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变形,高分子量的弹性体分散性差,弹性高,注塑过程中易造成虎皮纹等加工缺陷。
关于硅烷接枝POE,现有技术有如下报道:
彭冲等发表了《硅烷接枝POE的室温交联研究》,以双二五(DB)为引发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接枝单体、以自制AN为高效能催化剂,通过两步法制得硅烷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研究了接枝物在水浴和空气中的室温自交联反应。
钟明强等报道了产水剂对硅烷接枝LDPE的交联作用,加入某些产水剂后,熔体的扭矩增长很快,特别是加入磷酸二氢钠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干胶粉产水剂,熔体扭矩均增加了一倍多,凝胶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也证明了产水剂可以明显地提高LDPE的交联速度。
CN 102070837 A公开了一种交联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硅烷接支聚丙烯的水交联工艺,通过自交联实现交联聚丙烯的制备,该方法一步法完成,避免了后续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聚丙烯复合材料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包含硅烷接枝POE进而能够实现自反应增韧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反应增韧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3:1~19:1,按重量份计,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原料: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原料:
所述POE的熔体质量流动速度MFR(2.16kg,190℃)为5~40g/10min;
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酸锡、环烷酸钴、钛酸酯、乙胺、己胺、二丁胺、无机酸或脂肪酸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66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