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位点ms-32共分离的分子标记、特异性引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6674.0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黄泽军;刘晓燕;杜永臣;王孝宣;国艳梅;李君明;刘磊;舒金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信智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7 | 代理人: | 刘静荣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番茄 雄性不育 突变 ms 32 分离 分子 标记 特异性 引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工程和蔬菜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与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位点ms‑32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的分子标记为可以检测ms‑32位点中SNP的dCAPS分子标记MS32D。本发明可以替代传统的通过在开花期选择雄性不育植株以确保番茄育种材料含有雄性不育突变位点ms‑32的方法。利用本发明的分子标记可以在苗期辅助选择含有ms‑32突变位点的纯合植株和杂合植株,从而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工程和蔬菜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与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位点ms-32共分离的分子标记、特异性引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番茄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番茄的杂种优势表现比较明显,目前种植的品种多为杂交种。然而,目前番茄杂交种制种多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方法,不但费时、费工、制种成本高,而且可能因为去雄不及时或不彻底,影响杂交种纯度。
植物雄性不育广泛存在于开花植物中。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可以简化程序、节省人工、提高纯度。目前,利用番茄雄性不育系制种,杂交种种子生产量可达到3000kg/年。所用的番茄雄性不育系有ms-10(male sterile-10)、ms-15、ms-26、ms-32、ms-35、ms-47、ps(positional sterility)、ps-2等,其中ms-10和ms-35为等位突变,ms-15、ms-26和ms-47为等位突变。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体ms-32几乎100%不育,雄蕊略小于正常植株,柱头外露率近100%,可以不需要人工去雄而直接授粉,授粉后坐果正常,因此已经被尝试用于番茄杂交种制种。但是ms-32为隐性突变,如果通过表型鉴定以确保育种材料中含有ms-32位点,该育种材料必须含有纯合的ms-32位点,并且需等到开花期才能进行表型鉴定,在转育ms-32位点时,除了几轮回交过程,还需要几轮自交过程,从而导致育种周期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位点ms-32共分离的分子标记MS32D的特异性引物。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特异性引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与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位点ms-32共分离的分子标记。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鉴定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位点ms-32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与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位点ms-32共分离的分子标记MS32D的特异性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如下:
正向引物MS32D F:5-GATGATTGCGTGCATCTTGG-3,
反向引物MS32D R:5-CGAAGGGTTATCTTGTGATCAAGCGACTT-3。
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DdeI进行酶切。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与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位点ms-32共分离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1)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体材料LA2714自交,得到不育植株ms-32;
(2)利用ms-32与醋栗番茄LA1589杂交后自交所得F2代群体中的不育株,将MS-32基因初步定位在分子标记HP4547到HP1693之间;
(3)利用ms-32与醋栗番茄LA1589杂交后自交所得F2代群体,将MS-32基因精细定位在分子标记LXY1和LXY5之间;
(4)通过SNP分析,LXY1和LXY5之间的Solyc01g081100基因编码区的第一外显子存在G到A的SNP,其物质位置为SL3.0ch01:80,292,291,确定为不育基因MS-32的共分离分子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6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