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非满水管道的机器人主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7003.6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1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娄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管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101/30;F16L10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滚轮 壳体 浮力组件 浮力 轮毂 满水 机器人主体 塑料泡沫 圆形板 包覆 填充 管道机器人 密封设置 驱动装置 主体结构 转动设置 控制器 叠放 漂浮 同心 通用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非满水管道的机器人主体结构,包括支架、转动设置在支架上的两个驱动装置,以及通过密封设置固定在支架上的控制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包括轮毂和设置在轮毂上的浮力组件,轮毂包括两个同心叠放的第一圆形板,浮力组件夹在两个第一圆形板之间;所述支架上包覆有设置有增加浮力的第三壳体,第三壳体中填充中塑料泡沫。通用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中设置浮力组件,以及在支架上包覆有设置有增加浮力的第三壳体,第三壳体中填充中塑料泡沫,达到增加整个管道机器人主体结构浮力的目的,使其能够在管道中非满水的环境漂浮运行,进行对管道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非满水管道的机器人主体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管道环境非常恶劣,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腐蚀、疲劳破坏或者使管道内部潜在缺陷发展成破损而引起泄漏事故等,特别是水类管道,还容易堵塞等事故。因此管道的管内探测、清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用工程,目前管内探测、清污大多还采用人工进行操作,受管道尺寸、环境恶劣等因素限制,导致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基于该问题,目前出现了管道机器人。本申请人前期研究的机器人多采用螺旋滚筒的转动推动污水,达到推进机器人前进的目的,这类机器人适用于管道内满水的环境,机器人处于悬浮或者下潜的状态。但是对于管道中非满水的环境,则需要机器人漂浮在水面上来检测周围管道壁的情况,为此需要增加机器人的浮力,现有的机器人螺旋滚筒浮力小,达不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非满水管道的机器人主体结构,解决现有的机器人浮力小,不能满足非满水管道检测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非满水管道的机器人主体结构,包括支架、转动设置在支架上的两个驱动装置,以及通过密封设置固定在支架上的控制器;
每个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滚筒和分别设置在驱动滚筒两端的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其中第一滚轮通过蜗轮蜗杆传动组件与驱动滚筒连接;所述驱动滚筒包括内筒、转动套设置在内筒外部的外筒,以及固定设置在外筒外部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螺旋叶片;内筒中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驱动滚筒水平放置时,螺旋叶片的下缘高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下缘;
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包括轮毂和设置在轮毂上的浮力组件,轮毂包括两个同心叠放的第一圆形板,浮力组件夹在两个第一圆形板之间;
所述支架上包覆有设置有增加浮力的第三壳体,第三壳体中填充中塑料泡沫。
当管道机器人主体结构在硬质介质上运动时,滚轮与地面接触,中间的螺旋叶片悬空,第一电机驱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转动,实现机器人主体结构在管道内行走。其中,第一滚轮为主动轮,第一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传动组件驱动第一滚轮转动,蜗轮蜗杆传动比大,扭矩大,单级速比大,实现螺旋滚筒转动速度大,滚轮转动速度小的目的;且噪音小、振动小,具有自锁功能,结构稳定性好。当管道机器人主体结构在软质介质上运动时,管道机器人主体结构因为重力作用会下陷,则滚轮和中间的螺旋叶片均与地面接触,第一电机驱动滚筒和滚轮一起转动,螺旋叶片转动,将淤泥等向后排出,使管道机器人主体结构向前移动,虽然此时管道机器人运动速度慢,但因为接触面积大,不会打滑;当管道机器人悬浮在水中时,螺旋叶片相当于螺旋桨,螺旋叶片转动向后排水驱动管道机器人前进。
通用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中设置浮力组件,以及在支架上包覆有设置有增加浮力的第三壳体,第三壳体中填充中塑料泡沫,达到增加整个管道机器人主体结构浮力的目的,使其能够在管道中非满水的环境漂浮运行,进行对管道进行检测。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轮毂或浮力组件外周面上起防滑、耐磨作用的第二组件。管道中环境复杂,存在淤泥、树枝、石头等杂物,通过设置第二组件,增加滚轮的耐磨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同时起到防滑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管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管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7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检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可滑过顶部障碍的柔性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