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空气成型的软绳开洞结构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7403.7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2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盐碳为观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7/00 | 分类号: | B29C67/00 |
代理公司: | 50213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静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编 开口 翻折部 固定件 成型 内球体 阻隔层 软绳 套接 边缘设置 节约材料 流体阻隔 模具内部 气压成型 硬化成型 边缘处 导流管 开口处 裁剪 充气 对壳 壳体 流体 切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空气成型的软绳开洞结构,涉及气压成型相关技术领域,包括内球体,所述内球体的外侧套接有经编层,经编层的一侧开设有开口,经编层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件和翻折部,翻折部与经编层固定连接,固定件位于翻折部与经编层之间,经编层的外侧套接有阻隔层,经编层与阻隔层之间设置有导流管。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空气成型的软绳开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充气、B:裁剪、C:巩固、D:布置。本发明通过在经编层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在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固定件,可以在空气成型的过程中,有效的将模具内部的流体阻隔在开口处,使得流体硬化成型之后成为具有开口的壳体,无需对壳体进行切割,节约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压成型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空气成型的软绳开洞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依赖于火电等不清洁能源的技术逐渐被绿色生产技术所替代,在建筑行业也提出了零碳建筑的概念,零碳建筑是指零碳排放的建筑物,可以独立于电网运作,能够依靠太阳能或风能运作。这种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现有的零碳建筑主要通过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的利用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建筑的形状还是拘泥于有棱有角的状态,球体形状的建筑相较于传统结构的建筑,在外观上更胜一筹,且球形表面积最小,材料损耗小,球形壳体的建筑通常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后需要对两边进行切割,作为进出的通道,如此,会造成大量材料的浪费,且切割时对表面破坏较大,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提出一种适用于空气成型的软绳开洞结构及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空气成型的软绳开洞结构及其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球形壳体建筑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后对两边进行切割,会造成大量材料的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用于空气成型的软绳开洞结构,包括内球体,所述内球体的外侧套接有经编层,所述经编层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经编层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件和翻折部,所述翻折部与经编层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位于翻折部与经编层之间,所述经编层的外侧套接有阻隔层,所述经编层与阻隔层之间设置有导流管。
可选的,所述翻折部与经编层为一体设置,且翻折部的端部通过缝合线与经编层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内球体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充气口,两个充气口均位于经编层一侧的开口内。
可选的,所述导流管缠绕在经编层的外侧,且缠绕的圈数为13-15圈。
可选的,所述内球体由柔性材料制成并呈封闭结构的球体,所述经编层由纤维布构成,所述阻隔层由塑料膜构成。
一种适用于空气成型的软绳开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充气:用空气泵连接内球体两端的充气口,打开空气泵进行充气,空气泵将内球体充气至合适正压,使内球体形成稳定的球形结构;
B:裁剪:将经编层套设在内球体上,并在经编层的特定位置上进行剪裁开口;
C:巩固:在开口处将固定件呈与开口形状一致的结构布置在开口周身,并将开口周围的经编材料向上翻折包裹住钢材或者塑料材,并进行缝合,进行固定。
D:布置:然后将导流管缠绕并固定在经编层的外侧,再将阻隔层对经编层整体进行包裹,然后将导流管的一端伸出阻隔层,并将阻隔层与内球体密封连接。
可选的,所述步骤A中内球体内部的压力为1-1.5Mpa,且步骤A中充气时间为30-40min。
可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固定件为钢管或者塑料管。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盐碳为观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盐碳为观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74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医疗设备外壳弧面的过渡连接板
- 下一篇:EPE珍珠棉管发泡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