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8166.6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6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白永刚;朱化军;林乔乔;涂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高春涛;王云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置中心废水 危险废物 无害化处理 达标排放 分类收集 分质处理 混凝沉淀 两级沉淀 水解酸化 重金属 出水 低碳 破络 还原 达标 | ||
1.一种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将来自于物化处理车间、运输车辆、场地冲洗及化验室的废水单独收集采用隔油气浮进行预处理;将来自填埋场、废气处理单元和危险废物焚烧车间的废水独收集采用混凝沉淀进行预处理;
2)将步骤1)的出水混合后调节pH值至6~8,然后投加氧化剂并搅拌均匀;
3)将步骤2)的出水调节pH值至2~3,然后投加还原剂并搅拌均匀;
4)将步骤2)的出水调节pH值至9~10,然后投加混凝剂和絮凝剂,搅拌均匀,进行一级混凝沉淀,收集一级清液,在一级清液中投加重金属离子沉淀药剂,搅拌均匀,进行二级混凝沉淀,收集二级清液;
5)向步骤4)的二级清液中汇入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的生活污水,调节pH值至6~9,在水解酸化池中进行水解反应,上清液进入A/O接触氧化池中进行好氧曝气处理,泥水混合物在二沉池中进行泥水分离,收集清液;
6)将步骤5)的出水调节pH值至4.5~5.5,投入Fenton药剂并搅拌均匀;反应后将出水调节pH值至8~9,投加混凝剂和絮凝剂,搅拌均匀,进行混凝沉淀,收集清液,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混凝剂为PAC,助凝剂为PAM,投加量分别为PAC:30~50mg/L,PAM:1~1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氧化剂为H2O2,投加量为:0.5~1m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还原剂为NaHSO3;按质量比NaHSO3的投加量为废水所含Cr6+的4~8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一级混凝沉淀所用混凝剂为PAC,助凝剂为PAM,二级混凝沉淀所用重金属沉淀药剂为Na2S或重金属捕集剂,投加量分别为PAC:30~50mg/L,PAM:1~10mg/L,Na2S:20~50mg/L,重金属捕集剂:10~20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水解酸化池选用上流布水的模式,水力停留时间不少于32h; A/O接触氧化池中A池为缺氧池,溶解氧控制在0.5~1.0mg/L,O池为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2.0~3.5mg/L,曝气的气水比为10~15:1;A/O接触氧化池整体水力停留时间不少于24h,池内安装有高度为2.5m的纤维软性填料,A池与O池的容积比1:2~4,污泥浓度控制在2000~3000mg/L,二沉池停留时间不少于5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Fenton试剂为FeSO4和H2O2,混凝剂为PAC,助凝剂为PAM,投加量分别为FeSO4:20~50mg/L,H2O2:100~200mg/L,PAC:30~50mg/L,PAM:1~10mg/L;Fenton氧化反应时间不少于1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4)出水盐份超过10000mg/L时,越过步骤5)直接进入步骤6)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5)出水满足排放标准时,越过步骤6)经过滤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81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