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液压缓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8690.3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5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劼人;徐莉;徐青山;黄心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0/02 | 分类号: | B60T10/02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和聚龙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液压 缓速器 | ||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车辆液压缓速器;车辆正常行驶时,蓄能器油路关闭,通过三通稳流阀给下级工作装置提供液压源。变量泵根据液压执行器所需能量自动调节其排量;车辆制动时,三通稳流阀优先给下级工作装置提供液压源,并将多余的液压油存储到蓄能器里。液压系统根据车辆制动强度自动调节系统压力从而提供相应的制动能量,溢流产生的热量通过水冷油散进行冷却;车辆加速时,变量泵处于马达模式,三通稳流阀优先给下级工作装置提供液压源。系统回到车辆正常行驶状态,将制动能量转化成液压势能,驱动车辆加速,提升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本辆液压缓速器将制动动能转换成液压势能,减少刹车制动工作次数和时间,节省车辆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液压缓速器。
背景技术
缓速器是一种车辆辅助制动系统,它安装在车辆变速箱后或驱动桥前或两者之间的转动轴上,通过给传动轴一个与转动方向相反的力矩使车辆速度下降,并可将车速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内,实现车辆定速巡航功能。防止连续刹车制动导致刹车片过热、刹车失灵等问题。
常规缓速器为液力型,其缺点是:1、制动时,缓速器将车辆动能转换成热能耗散,制动能量没有得到利用;2、缓速器在车辆低速时制动效果不明显,无法实现全工况定速巡航;3、制动反应慢、控制精度低,因为缓速器制动力大小是由注入到缓速器工作腔内液压油的多少决定的,而液压油通过压缩空气注入工作腔,压缩空气建压时间较长,且压力值很难精确控制,导致缓速制动反应时间较长,制动力控制精度低;4、不制动时,缓速装置始终空转,不能一机多用,增加发动机动力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液压缓速器,该车辆液压缓速器具有能量回收功能,并将其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可以有效避免常规缓速器的上诉缺点,提高车辆动力性,降低车辆油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液压缓速器;
包括泵组、蓄能器、三通稳流阀、第一电液换向阀、第二电液换向阀、先导控制阀、蓄能器、第一二通开关阀、第二二通开关阀、电比例溢流阀、液压油箱、控制器;
泵组包括变量泵、变量机构、电比例换向阀、先导补油泵和电比例减压阀,变量泵与先导补油泵共用传动轴,传动轴与车辆的扭矩耦合装置配合,变量机构控制变量泵的流向,变量机构两个油腔分别与电比例换向阀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连接,电比例换向阀为三位四通换向阀,电比例换向阀的中位机能为H型,电比例换向阀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分别与油箱和电比例减压阀的出油口连接,电比例减压阀的进油口与先导补油泵连接;
泵组的P口分别与三通稳流阀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连接,三通稳流阀为三位四通换向阀,三通稳流阀的第三油口与车辆下级工作油路连通,三通稳流阀的第四油口与第一二通开关阀的第一油口连通,三通稳流阀的初始位为第一油口与第三油口之间的内部液路连通,第二油口和第四油口之间的内部液路断开,第一二通开关阀的第二油口与蓄能器连通,第二二通开关阀的第一油口也与第一二通开关阀的第二油口连接,第二二通开关阀的第二油口与泵组的P口连通,电比例溢流阀的第一油口与第二二通开关阀的第二油口连通,电比例溢流阀的第二油口与油箱连接;
第一二通开关阀的控制油口与第一电液换向阀的第一油口连通,第一电液换向阀为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电液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先导控制阀的第一油口连通,第一电液换向阀的第三油口与油箱连通,第一电液换向阀的初始位为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之间的内部液路连通,第一电液换向阀的弹簧的工作位为初始位,第一电液换向阀的液压控制油口和电磁控制端对应另一工作位,先导控制阀为二位三通换向阀,先导控制阀的第二油口与油箱连接,先导控制阀的第三油口与先导控制阀的第一液压控制油口连通,先导控制阀的初始位为第一油口与第三油口之间的内部液路连通,第一液压控制油口的工作位是先导控制阀的初始位,先导控制阀的第二液压控制油口和第三液压控制油口对应另一工作位,先导控制阀的第二液压控制油口与先导控制阀的第三油口连通,先导控制阀的第三液压控制油口与第一二通开关阀的第二油口连通,先导控制阀的第三油口与第一电液换向阀的液压控制油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86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ABS模仿的车辆制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辆制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