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复合电制冷的内循环空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8700.3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7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报;张新利;张子轮;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新特空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姜万林 |
地址: | 830012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装置 卧管 间接蒸发冷却 数据机房 电制冷 装置箱体 内循环 蒸发器 复合 机房 间接蒸发冷却器 电制冷空调 内循环模式 间接冷却 进入装置 冷却降温 严重地区 制冷能力 制冷循环 回风口 冷凝器 连接管 送风机 压缩机 回风 制冷 配件 节能 沙尘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复合电制冷的内循环空调装置,包括装置箱体,在装置箱体中设有高效多楞卧管模块,及电制冷空调的配件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连接管;所述的空调装置,机房内回风由装置回风口进入装置,在高效多楞卧管模块内实现间接冷却降温,降温后的气流再经过蒸发器,再次冷却降温,最后被送风机送至机房内部实现制冷循环;所述的高效多楞卧管模块为高效多楞卧管间接蒸发冷却器。本发明优点:该空调装置适用于数据机房的制冷,由于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复合电制冷,适用区域较广,制冷能力稳定、节能率高,由于气流为内循环模式,数据机房空气质量好,特别是在灰尘大、沙尘严重地区保证了数据机房的空气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取冷风的装置,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应用在数据机房的间接蒸发冷却复合电制冷的内循环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数据机房的制冷,制冷能力不稳定,能耗大,适用区域较窄,数据机房空气质量不好,特别在灰尘大、沙尘严重地区,数据机房的空气质量很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复合电制冷的内循环空调装置,包括装置箱体,在装置箱体中设有高效多楞卧管模块,及电制冷空调的配件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连接管;所述的空调装置,机房内回风由装置回风口进入装置,在高效多楞卧管模块内实现间接冷却降温,降温后的气流再经过蒸发器,再次冷却降温,最后被送风机送至机房内部实现制冷循环;
所述的高效多楞卧管模块为高效多楞卧管间接蒸发冷却器,其气流蒸发冷却流程为,需要被冷却的空气走高效多楞卧管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管内,冷却空气走高效多楞卧管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管外且管外有喷淋水。
优选地,所述的高效多楞卧管间接蒸发冷却器顶部设置有强制换热二次风排风机,在排出卧管水汽蒸发热量的同时也为设置在其下方的冷凝器进行散热降温。
优选地,在大多数工况下依靠高效多楞卧管模块蒸发冷却器制冷,在出风温度不能满足机房出风温度要求时自动开启机组内部的电制冷模块辅助制冷。
优选地,所述高效多楞卧管模块包括高效多楞卧管,所述高效多楞卧管,管壁内外是一次成型的波浪形波纹,管壁厚度为0.1~0.4mm,管子材质为:纯铝或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的蒸发器设置在高效多楞卧管间接蒸发冷却器出口后面,所述的冷凝器设置在二次风排风机与挡水板之间,所述的蒸发器、冷凝器与周围零件形成密封腔体,气流只能从蒸发器和冷凝器上通过。
本发明优点:该空调装置适用于数据机房的制冷,由于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复合电制冷,适用区域较广,制冷能力稳定、节能率高,由于气流为内循环模式,数据机房空气质量好,特别是在灰尘大、沙尘严重地区保证了数据机房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间接蒸发冷却复合电制冷的内循环空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效多楞卧管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高效多楞卧管在冷却器内的排列示意图。
图中,1-装置箱体,2-装置送风口,3-高效多楞卧管水槽,4-二次风进风口,5-高效多楞卧管模块,6-装置回风口,7-喷淋排,8-挡水板,9-冷凝器,10-二次风排风机,11-连接管,12-连接管,13-蒸发器,14-连接管,15-压缩机,16-循环水泵,17-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新特空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疆新特空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8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