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外漏电安全提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8915.5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7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文;王继芳;曾盛;关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尤健雄 |
地址: | 5105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室外 危险源 监测 安全提示装置 检测电极 漏电监测 电压比较模块 电压检测模块 比较判断 对地电压 间隔安装 漏电区域 室外区域 有效检测 触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漏电安全提示装置,通过将多个检测电极间隔安装在被监测室外潜在漏电危险源的最小室外潜在漏电区域的边缘上,利用电压检测模块能够监测每一个所述检测电极的对地电压,并在电压比较模块的比较判断下得到是否发生室外漏电的比较结果,实现了对被监测室外潜在漏电危险源可能发生漏电触碰危险的区域的直接监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能对被监测室外潜在漏电危险源本身进行漏电监测而存在无法对因其本身漏电而在室外区域范围内意外造成漏电进行有效检测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现了对被监测室外潜在漏电危险源的室外漏电监测,以获悉所述被监测室外潜在漏电危险源是否发生室外漏电的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外漏电安全提示装置。
背景技术
室外构筑物或装置漏电,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易引发电气火灾或人体触电伤害甚至伤亡事故,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身危害。目前对室外构筑物或装置漏电,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被动保护方式或被动排查方式,如在给构筑物或装置供电的回路前端加装开关保护装置或事后采取测电笔排查等,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各地仍旧经常发生人民群众触电伤亡事故。因此,有必要从结构、生命财产、环境多方面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和安全因素,提前做到主动预警和规避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室外漏电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某条供电线路绝缘损坏,导致线路与室外构筑物或装置接触导致漏电;二是某条供电线路末端接线排由于水浸或者潮湿导致电流泄露,引起漏电;三是共用接地体的临近其它设施带电导致接地体带上危险对地电压,导致室外构筑物或装置电压被动升高从而带电、漏电。所以,亟需一种室外漏电的智能安全提示装置,避免本地发生触电事故,达到提前预防目的;同时向控制中心发出装置漏电的信息,进行远程规避操作和断电,达到彻底消除危险源的目的。
现有室外防漏电方式存在一定问题。迄今为止,随着电子技术、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漏电保护方式和提示方式也逐步完善。如在线路前端增加开关保护装置,在线路前端增加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采用测电笔或数显测电笔进行电压测试等,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在线路前端增加开关保护装置,可以保护一般线路漏电情况,但如果线路较长且末端漏电电流相对较小时,会发生保护失效、不保护情况,从而带来一定的危险。
其二,在线路前端增加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可以有效防止线路漏电;但无法防范由于共用接地体的临近其它设施带电导致接地体带上危险对地电压,导致室外构筑物或装置电压被动升高从而带电、漏电的问题。
其三,采用测电笔或数显测电笔进行电压测试,可以有效的进行物体是否带电显示;但此种方式一般为事后人工被动测试或人工间隔测试,无法长时间的自动显示、自动提示。
综上所述,现有各类漏电检测装置主要安装于用电设备或线路上,对室外区域范围内意外漏电无法实现有效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外漏电安全提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被监测室外潜在漏电危险源在室外区域范围内意外漏电进行有效检测和漏电安全提示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室外漏电安全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漏电安全提示装置设有检测点布局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电压比较模块;
所述检测点布局模块设有多个检测电极,各个所述检测电极间隔安装在被监测室外潜在漏电危险源的最小室外潜在漏电区域的边缘上;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能够监测每一个所述检测电极的对地电压,并将监测到的对地电压发送给所述电压比较模块;
所述电压比较模块能够比较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监测到的对地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的漏电电压阈值,并输出用于室外漏电安全提示的比较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89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