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29393.0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0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南梁;林芳兵;蒋金华;唐渝思;邵慧奇;武勇斌;苏传丽;于清华;杜晓冬;李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D06M10/02;D06M15/11;D06M10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辛自豪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性能织物 耐高温 导电 制备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玄武岩纤维织物 芳纶纤维织物 还原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吸附 聚酰亚胺纤维 低温等离子 环境无污染 耐高温性能 碳纤维织物 导电性能 导电织物 金属颗粒 工艺流程 方阻 沉积 | ||
1.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金属离子吸附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后的高性能织物表面后,还原金属离子制得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
高性能织物为碳纤维织物、芳纶纤维织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织物、玄武岩纤维织物或聚酰亚胺纤维织物,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方阻为0.1~2.0Ω/sq,最高使用温度为550~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性能织物是通过对纤维进行上浆处理后织造得到的,上浆用浆料为淀粉、改性淀粉、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以上,高性能织物的经密为10~40根/cm,纬密为10~40根/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前对高性能织物进行退浆处理,过程为:首先,用去离子水洗涤高性能织物,然后,将高性能织物浸泡于温度为20~30℃的丙酮中6~24h,接着,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将高性能织物在温度为60~120℃的条件下烘干4~12h,最后,将高性能织物置于温度为20±1℃且相对湿度为65±2%的恒温恒湿环境中6~24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处理采用的工作气体为氧气、氮气、氩气和氦气中的一种以上,工艺参数为:功率100~200W,电压10~20Pa,时间1~10min;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处理时,对高性能织物施加2~20N的张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采用浸泡金属盐溶液的方式,浸泡次数为1~10次,浸泡温度为20~30℃,单次浸泡时间为5~30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盐溶液的浓度为8~40wt%,其中的金属盐为硝酸银、氯化银、硝酸铜、硫酸铜、硫酸铁、硫酸锌或氯化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采用浸泡还原剂溶液的方式,浸泡温度为20~30℃,浸泡时间为5~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剂溶液的浓度为30~50wt%,其中的还原剂为氯化亚锡、草酸、硼氢化钾、硼氢化钠、乙醇或葡萄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后还进行洗涤和干燥;洗涤采用在去离子水中浸泡的方式,浸泡温度为20~30℃,浸泡时间为20~30min;干燥的温度为80~120℃,时间为2~4h。
10.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耐高温导电高性能织物,其特征是:主要由高性能织物以及沉积在其表面的金属颗粒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93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