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29956.6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林;曲绍轩;林金盛;侯立娟;李辉平;蒋宁;王帆帆;骆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3;A01P7/04;C12R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苏云金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JW‑1,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7571。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JW‑1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JW‑1对食用菌眼蕈蚊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本发明利用其杀虫效果好、对菌丝生长安全的优点,生产出在食用菌上使用的安全、高效杀虫剂,可用于特异性杀灭食用菌眼蕈蚊,替代了部分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JW-1及其在食用菌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眼蕈蚊(Sciaridae)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secta)、双翅目(Diptera),主要危害双孢蘑菇、平菇、秀珍菇、茶树菇、毛木耳、羊肚菌、黑皮鸡枞、草菇、灵芝等多种食药用菌品种,且在全国各产区均有发生,是食用菌栽培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虫害,有6属27种,其中危害较重的有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平菇厉眼蕈蚊(Lycoriella ingenua)等。眼蕈蚊幼虫孵化后直接取食菌丝和子实体,且排出粪便滋生病菌。成虫是病原菌、线虫、螨虫等传播的重要媒介。目前在食用菌栽培中针对眼蕈蚊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防虫网、黄色黏虫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和4.3%氯氟·甲维盐乳油复配剂化学防治药剂,但由于物理防治多针对成虫,对幼虫无效,化学防治目前国内登记在食用菌上的杀虫剂仅有一个,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因此直接用于杀死幼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成为研究食用菌虫害防控的热点。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属好氧型革兰氏阳性细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等翅目等多种昆虫的伴孢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ICPs),是在植物和卫生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微生物农药。Bt菌株的来源广泛,主要有土壤、昆虫、粪便、储藏品及尘埃、污水和植被等。苏云金芽孢杆菌具有专一性强、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等优点,尤其是对于食用菌这种从子实体形成到采收时间较短的大型真菌来说,对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很多化学农药在食用菌上使用都容易产生药害和残留,安全性无法保障,但并非所有的Bt菌株可用于防治食用菌栽培中的眼蕈蚊。
目前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双翅目类害虫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如Bt对韭菜眼蕈蚊、库蚊、伊蚊、瓜实蝇等的防治效果达70%以上,但有关Bt防治食用菌眼蕈蚊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筛选出对食用菌眼蕈蚊有高杀虫活性的Bt菌株,用于食用菌栽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用于防治食用菌眼蕈蚊的苏云金芽孢杆菌JW-1,该菌株对食用菌眼蕈蚊幼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且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无影响,利用该菌株能开发一种专门用于食用菌栽培的高效Bt杀虫剂。
技术方案
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JW-1,属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9年04月16日,保藏号为CGMCC NO.17571。
进一步,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JW-1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苏云金芽孢杆菌JW-1菌株是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JW-1是一株革兰氏阳性菌,营养体为杆状,芽孢圆形,伴孢晶体为不规则形。可利用甘露醇、D-核糖、D-葡萄糖、D-果糖、D-甘露醇、N-乙酰葡萄糖胺、ARBULIN、七叶灵-柠檬酸、D-纤维二糖、D-麦芽糖、D-海藻糖、淀粉、糖原13种物质。通过16S rDNA序列基因比对与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Bacillus thuringiensis)同源性达99%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29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菌株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红景天苷的发酵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