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废弃地土壤的微生物改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1234.4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0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方泉;黄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九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311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改良 土壤 矿山废弃地 胶质芽孢杆菌 枯草芽胞杆菌 分解 超积累植物 弗兰克氏菌 微生物菌剂 寄主 比例添加 刺激植物 固定大气 加速土壤 特性控制 土壤矿物 稳定土壤 植物表面 自然循环 根瘤菌 固氮菌 气态氮 土壤PH 重金属 生长 调理 定植 固氮 解磷 熟化 鳌合 抗生素 分泌 激素 培育 中和 引入 健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废弃地土壤的微生物改良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通过枯草芽胞杆菌稳定土壤和植物表面定植,产生抗生素,分泌刺激植物生长的激素并诱杀寄主的微生物;第二步、固氮:通过根瘤菌、褐色固氮菌和弗兰克氏菌固定大气中的气态氮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第三步、增磷和增钾:通过胶质芽孢杆菌分解土壤矿物中的钾、硅以及磷;第四步、解磷和解钾;本发明通过微生物菌剂多项比例添加,控制切断有害微生物的引入与培育有益微生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持续改良土壤,培育微生物的分解特性控制、鳌合、调理重金属,中和土壤PH值,加速土壤熟化以改良土壤,强化自净作用,加速自然循环来提高超积累植物健康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山废弃地土壤的微生物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废弃地排土场尾矿土壤最典型的特征包括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退化荒漠化逐渐加剧;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土壤生态功能下降重金属毒性、极端酸性和碱性、干旱和贫瘠等。对重金属毒性较高的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最有效的手段则是筛选微生物改良土壤.
由于矿山废弃地排土场尾矿土壤结构性差,基质多来源于采矿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因此各类营养元素严重匮乏,从土壤调查的情况看,有机质含量及植物必需的养分元素(尤其是氮、磷、钾)缺乏,有机质、总磷总氮都处于甚缺乏的水平,很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其他生物活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废弃地土壤的微生物改良方法,解决了矿山废弃地排土场尾矿土壤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其他生物活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矿山废弃地土壤的微生物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土地进行耕作:形成耕作层;
步骤二、自然稀释耕作层土壤的酸碱性:将耕作层深翻形成条沟,通过雨水洗涤土壤中的酸碱性;
步骤三、中和耕作层:待洗涤后的土壤回干开始,使用化学改良剂和无机肥中和耕作层;
步骤四、采用微生物对土壤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微生物对土壤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枯草芽胞杆菌稳定土壤和植物表面定植,产生抗生素,分泌刺激植物生长的激素并诱杀寄主的微生物;
第二步、固氮:通过根瘤菌、褐色固氮菌和弗兰克氏菌固定大气中的气态氮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第三步、增磷和增钾:通过胶质芽孢杆菌分解土壤矿物中的钾、硅以及磷;
第四步、解磷和解钾:通过巨大芽孢杆菌的螯合作用,提高土壤可溶性磷的含量,也能从难溶的无机磷灰石中释放出正磷酸盐来改良土壤结构。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枯草芽胞杆菌的质量份为10-50份,所述根瘤菌的质量份为8份-20份,褐色固氮菌的质量份为5份-15份,弗兰克氏菌的质量份为20份-40份,胶质芽孢杆菌的质量份为20份-40份,巨大芽孢扦菌的质量份为20份-50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微生物菌剂多项比例添加,具有生长过程中消耗氧气做到固氮、增钾、解钾、增磷、解磷等作用,从而达到控制切断有害微生物的引入与培育有益微生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持续改良土壤,对土壤改良增肥:采用腐熟土培肥以及有机肥,采用土壤处理调控技术与合理耕作相结合;培育微生物的分解特性控制、鳌合、调理重金属,中和土壤PH值,加速土壤熟化以改良土壤,强化自净作用,加速自然循环来提高超积累植物健康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九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九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12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