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直接电阻加热技术的半固态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4321.5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2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琦;李浩;曹苗;张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33Y30/00;B33Y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71004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直接 电阻 加热 技术 固态 金属 制造 设备 工艺 | ||
1.一种基于直接电阻加热技术的半固态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架(12)、气体保护箱(14)、三坐标工作平台(16)、基座(18)和半固态坯料制备装置,
所述气体保护箱(14)设置在基座(18)上,所述机架(12)、三坐标工作平台(16)和半固态坯料制备装置设置在气体保护箱(14)内,所述半固态坯料制备装置通过坯料制备装置安装底板(11)设置在机架(12)上,所述三坐标工作平台(16)位于半固态坯料制备装置的下部;
所述半固态坯料制备装置包括储料机构(1)、轧辊机构组件、去皮机构(9)、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装置(10)、直流电加热装置(7)、红外线温度传感器(8)及空心锥形打印头(15),所述轧辊机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轧辊机构,所述储料机构(1)用于存储线状坯料(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直接电阻加热技术的半固态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皮机构(9)包括转刀筒支架(901)、第二滚动轴承(902)、带轮机构(903)、皮带(904)、转刀筒伺服电机(905)、集屑盒(906)、去皮转刀筒(907);所述去皮转刀筒(907)为一空心柱体,其包括转刀筒内壁(9071)、旋转刀片机构(9072)、排屑口(9073);
所述去皮转刀筒(907)通过第二滚动轴承(902)设置在转刀筒支架(901)上,转刀筒支架(901)与坯料制备装置安装底板(11)相连,去皮转刀筒(907)与带轮机构(903)固定相连,带轮机构(903)通过皮带(904)与转刀筒伺服电机(905)相连;转刀筒内壁(9071)有一对旋转刀片机构(9072)对称分布,去皮转刀筒(907)外侧对应有排屑口(9073),去皮转刀筒(907)下方底板安装有集屑盒(9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直接电阻加热技术的半固态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装置(10)包括直转接头(1001)、螺旋加热通道(1002)、保温筒加热电源(1003)、加热电源线(1004)、保温外壳(1006)、加热筒支架(1007)、加热内胆(1008)、直角转接头(1009);
加热筒支架(1007)与坯料制备装置安装底板(11)相连,保温外壳(1006)设置在加热筒支架(1007)上,保温外壳(1006)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端盖(1005)与平端盖((1010);加热内胆(1008)位于保温外壳(1006)内,
加热内胆(1008)与加热电源线(1004)连接,加热电源线(1004)与保温筒加热电源(1003)相连,螺旋加热通道(1002)安装在保温外壳(1006)与加热内胆(1008)之间,螺旋加热通道(1002)的入口端与直转接头(1001)相连,而直转接头(1001)与去皮转接筒(907)配合,螺旋加热通道(1002)的出口端与直角转接头(1009)相连,直角转接头(1009)直接通过坯料制备装置安装底板(11)与空心锥形打印头(15)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直接电阻加热技术的半固态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电加热装置(7)包括直流电源(701)、信号线(702)、正极线(703)、负极线(704);
正极线(703)与负极线(704)分别由直流电源(701)引出,正极线(703)与线状坯料(2)相连,负极线(704)与三坐标工作平台(16)相连,直流电源(701)与红外线温度传感器(8)通过信号线(70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直接电阻加热技术的半固态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心锥形打印头(15)与坯料制备装置安装底板(11)及机架(12)相连,空心锥形打印头(15)的上端与直角转接头(1009)固定连接,所述空心锥形打印头(15)的轴心部位为空心,线状坯料(2)通过空心锥形打印头(15)的内部并与固定在三坐标工作平台(16)上的成形零件(17)相接触,空心锥形打印头安装有摩擦轮送进机构(15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43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