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4894.8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2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盐锦恒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6 | 分类号: | A01K63/06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翁斌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速热型 加热 | ||
本发明属于加热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包括隔热的上棒体和导热的下棒体,所述上棒体的下端与下棒体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棒体外固定套接有导热的固定板,所述下棒体外套设有隔热的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记忆弹簧,所述固定板外固定套接有筒状网管,所述活动板的外侧壁与筒状网管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筒状网管、固定板和活动板,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加热空间,使该空间内的水体迅速加热,产生较多的气泡,气泡经过筒状网管向外逸出时,被网管切割成更小的气泡,气泡顺着加热棒的周围向上飘动,从而起到搅乱水体,促进冷、热水的对流,起到快速加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热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
背景技术
加热棒是最常用的水族硬件,用于鱼缸内水的加热,加热棒根据其原理以及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子式的,采用热敏电阻探测控制温度,另一类双金属片机械式温控加热棒。
现有的加热棒结构比较简单,通常为棒状或螺旋状,在加热时,加热棒首先对周围的水体进行加热,使周围水体首先升温,再通过自然的热对流,实现水体的温度传递,从而对整个水体起到加热的效果,这种加热方式完全依靠水体本身的热对流进行,效率较低,为了实现快速加热的效果,只能通过增加功率来实现,对能源的消耗较大,且容易发生意外。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加热棒加热效率不高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促进水体进行热交换的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包括隔热的上棒体和导热的下棒体,所述上棒体的下端与下棒体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棒体外固定套接有导热的固定板,所述下棒体外套设有隔热的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记忆弹簧,所述固定板外固定套接有筒状网管,所述活动板的外侧壁与筒状网管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在上述的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中,所述筒状网管的上部网孔孔径小于下部网孔孔径。
在上述的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中,所述下棒体的外侧壁均匀分布有沿轴向设置的限位槽,所述活动板的内侧壁上设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凸起。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设置筒状网管、固定板和活动板,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加热空间,使该空间内的水体迅速加热,产生较多的气泡,气泡经过筒状网管向外逸出时,被网管切割成更小的气泡,气泡顺着加热棒的周围向上飘动,从而起到搅乱水体,促进冷、热水的对流,起到快速加热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设置记忆弹簧,当相当对密闭的加热空间内温度升高至一定温度时,会使记忆弹簧收缩,记忆弹簧带动活动板向上移动,使得加热空间迅速变小,压力骤增,从而能够使更多气泡在短时间内迅速逸出,提高了气泡的产生量和逸出量;另外,当加热空间迅速收缩时,其内部的热水也会顺着网管的网孔向外激射,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冷热水的交换。
3、本发明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凸起,一方面能够对活动板的位置进行限位,使得活动板能够沿着下棒体稳定活动,另一方面,由于下棒体的表面设有多条限位槽,能够增加下棒体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产生更多的气泡。
4、本发明通过设置孔径上小下大的筒状网管,位于上部的小网孔能够使水体被切割成更细的水流,能够辐射到更远的水体;而位于下部的大网孔能够在活动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更快地吸入周围的水体,避免筒状网管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节能环保的速热型加热棒实施例1中记忆弹簧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盐锦恒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海盐锦恒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48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