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在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中的应用及其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5112.2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8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丁晨旭;邓楷;孟晶;胡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P1/16;A61P3/04;A61P3/06;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杜朗宇 |
地址: | 810008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质代谢 制备 苯并吡喃 类化合物 葡萄糖苷 吡喃类化合物 产品提供 锦葵色素 研究方向 矮牵牛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在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中的应用及其组合物,所述吡喃类化合物包括矮牵牛素‑3‑O‑β‑D葡萄糖苷和/或锦葵色素‑3‑O‑β‑D葡萄糖苷。为用于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在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中的应用及其组合物。
背景技术
脂质代谢是体内重要且复杂的生化反应,指生物体内脂肪,在各种相关酶的帮助下,消化吸收、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加工成机体所需要的物质,保证正常生理机能的运作,对于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脂类是身体储能和供能的重要物质,也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成分。脂质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为现代社会常见病。
脂质沉积是指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脂肪变性多见于感染、酗酒、缺氧、中毒、糖尿病、肥胖及营养不良等。脂肪变性主要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器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htty liver disease,NAFI.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 faay liVet,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临床诊断时,明确NAFLD的诊断需符合以下3项条件:(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140g/周(女性<70g/周);(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治疗NAFLD的重要的任务是为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并避免因“二次打击”而导致NASH和肝功能失代偿,NASH患者则需阻止肝病进展,减少或防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措施为:锻炼、改善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减少腰围;改善IR,纠正代谢紊乱,可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对于保肝抗炎药物而言,这类药物在NAFLD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至今仍有争论,目前并无足够证据推荐NAFLD/NASH患者常规使用这类药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故当前急需对。
目前,还未见将苯并吡唑类化合物,如矮牵牛素-3-O-β-D葡萄糖苷和/或锦葵色素-3-O-β-D葡萄糖苷用于调节脂质代谢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在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中的应用及其组合物,将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如,矮牵牛素-3-O-β-D葡萄糖苷和/或锦葵色素-3-O-β-D葡萄糖用于肥胖、非酒精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缓解和治疗,进一步将苯并吡喃类化合物作为组合物的活性成分,获得好的治疗效果,为用于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本发明提供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在制备调节脂质代谢产品中的应用,所述吡喃类化合物包括矮牵牛素-3-O-β-D葡萄糖苷和/或锦葵色素-3-O-β-D葡萄糖苷,其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中,所述产品可以是药物、保健品、实验试剂、或其他调节脂质代谢的产品。当为药物时,所述药物为预防和/或治疗肥胖、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中的一种或多种。
脂质代谢紊乱是指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造成的血液及其他组织器官中脂质(脂类)及其代谢产物质和量的异常。
进一步的,所述产品为脂质沉积抑制剂。
所述脂质沉积抑制剂是促进脂肪细胞代谢的产品,该产品能够防止脂肪因代谢缓慢而在肝、脑、肾等器官组织中贮积。
进一步的,所述产品为自噬调节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5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的回收
- 二苯并、二萘并吡喃和二苯并、二萘并螺吡喃类化合物及制备
- 一种苯并吡喃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 氨基苯并二氢吡喃、氨基苯并二氢噻喃及氨基-1,2,3,4-四氢喹啉衍生物,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在治疗中的用途
- 在脲或硫脲的存在下使用手性吡咯烷来形成手性4‑苯并二氢吡喃酮
- 在酚或硫酚的存在下使用手性吡咯烷来形成手性4‑苯并二氢吡喃酮
- 使用手性吡咯烷来形成手性4‑苯并二氢吡喃酮
- 一种不对称催化合成四氢呋喃[2,3‑b]苯并吡喃或四氢吡喃[2,3‑b]苯并吡喃的方法
- 一种双氢查尔酮1‑(5,7二羟基‑2,2‑二甲基苯并吡喃‑6‑)‑3‑(2,2‑二甲基苯并吡喃‑6‑)‑1‑丙酮的合成方法
- 苯并异噻唑基取代的氨甲基苯并二氢吡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