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及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5748.7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吴哨兵;项海燕;翁学新;段武斌;杨旭;侯云江;罗得胜;赵明富;王在军;柴飞;张小付;付华;赵凯;龙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2D15/02;E01D21/00;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石诚 |
地址: | 550008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水通道 混凝土浇筑施工 散热 两层 混凝土 铺设 钢筋骨架 交错设置 平行设置 首尾连接 运输方便 连通管 偶数层 奇数层 | ||
1.一种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钢筋骨架上的一层以上的冷却水通道,冷却水通道包括一根以上相互平行设置的PVC管(1),PVC管(1)间经连通管(2)依次首尾连接,相邻两层冷却水通道的PVC管(1)横纵交错设置;处于奇数层的冷却水通道中的相邻PVC管(1)间的间距T奇=1.75~1.77m,处于偶数层的冷却水通道中的相邻PVC管(1)间的间距T偶=1.44~1.46m,相邻两层冷却水通道间的间距T竖=1.0~1.2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的冷却水通道包括两组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进水口(3)处于钢筋骨架边缘的中部位置,出水口(4)处于钢筋骨架的角落位置;每组进水口(3)和出水口(4)间通过一根以上相互平行的、且首尾依次由连通管(2)连接的PVC管(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处于每组进水口(3)和出水口(4)间的PVC管(1)及连通管(2)的总长不超过200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处于最外围的PVC管(1)与混凝土侧壁和/或表面的距离为0.6~1.4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VC管(1),是外径为40mm、管壁厚为2mm的PVC管(1)。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
a.将冷却水通道逐层固定于钢筋骨架上,并对每层的冷却水通道进行通水试验;
b.通水试验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c.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进行进水口(3)向冷却水通道通入冷却水,并由出水口(4)输出形成水循环,通过水循环将混凝土浇筑产生的热量带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当各层混凝土温升到达温峰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均匀降温不反弹、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5℃时,即可停止通水入冷却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当混凝土温升达到温峰前,进水口(3)和出水口(4)的温差≤5℃;达到温峰后,进水口(3)和出水口(4)的温差≤10℃;所述的步骤c中,当混凝土温升达到温峰前,冷却水通道中的流量为3~5m³/h,当混凝土温升达到温峰后,流量为1~3m³/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冷却水温度为10~3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混凝土浇筑时,环境温度≤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574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