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高寒地区的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5935.5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5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余萌;张春伟;范誉斌;张学军;赵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2/02 | 分类号: | F24D12/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高寒 地区 太阳能 联合 供热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的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方法,该方法利用的供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热泵压缩机(2)、冷凝蓄热器(3)、辅助冷凝器(4)、回热器(5)、蒸发器(7)、供热末端(8)、第一循环水泵(9)、第二循环水泵(10)、第一三通阀(11)、第二三通阀(12)、第三三通阀(13)、第四三通阀(14)、第五三通阀(15)、第六三通阀(16)、循环水管路(17)和制冷剂管路(18);
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水口通过循环水管路(17)依次连接第一循环水泵(9)、第一三通阀(11)的第一阀口、第一三通阀(11)的第二阀口、第二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第二三通阀(12)的第二阀口、供热末端(8)、第三三通阀(13)的第二阀口、第三三通阀(13)的第一阀口和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水口;第一三通阀(11)的第三阀口通过循环水管路(17)依次连接第六三通阀(16)的第一阀口、第六三通阀(16)的第二阀口、冷凝蓄热器(3)的循环水入口、冷凝蓄热器(3)的循环水出口和第三三通阀(13)的第三阀口;所述第六三通阀(16)的第三阀口通过循环水管路(17)依次连接第二循环水泵(10)和第二三通阀(12)的第三阀口;
所述的热泵压缩机(2)出口通过制冷剂管路(18)依次连接第四三通阀(14)的第一阀口、第四三通阀(14)的第二阀口、冷凝蓄热器(3)的制冷剂入口、冷凝蓄热器(3)的制冷剂出口、第五三通阀(15)的第三阀口、第五三通阀(15)的第二阀口、辅助冷凝器(4)、回热器(5)、节流阀(6)、蒸发器(7)、回热器(5)和热泵压缩机(2)入口;第四三通阀(14)的第三阀口通过制冷剂管路(18)依次连接供热末端(8)和第五三通阀(15)的第一阀口;
所述供热系统中,通过切换第一三通阀(11)、第二三通阀(12)、第三三通阀(13)、第四三通阀(14)、第五三通阀(15)和第六三通阀(16),整个系统可实现太阳能储热、太阳能供热、热泵储热、热泵供热与冷凝蓄热器供热;对于太阳能储热,通过循环水管路(17)将太阳能集热器(1)、第一循环水泵(9)、第一三通阀(11)、第六三通阀(16)、冷凝蓄热器(3)、第三三通阀(13)顺次首尾相连,从而构成太阳能储热循环;对于太阳能供热,通过循环水管路(17)将太阳能集热器(1)、第一循环水泵(9)、第一三通阀(11)、第二三通阀(12)、供热末端(8)、第三三通阀(13)顺次首尾相连,从而构成太阳能供热循环;对于热泵储热,通过制冷剂管路(18)将热泵压缩机(2)、第四三通阀(14)、冷凝蓄热器(3)、第五三通阀(15)、辅助冷凝器(4)、回热器(5)、节流阀(6)、蒸发器(7)顺次首尾相连,从而构成热泵储热循环;对于热泵供热,通过制冷剂管路(18)将热泵压缩机(2)、第四三通阀(14)、供热末端(8)、第五三通阀(15)、辅助冷凝器(4)、回热器(5)、节流阀(6)、蒸发器(7)顺次首尾相连,从而构成热泵供热循环;对于冷凝蓄热器供热,通过循环水管路(17)将冷凝蓄热器(3)、第六三通阀(16)、第二循环水泵(10)、第二三通阀(12)、供热末端(8)、第三三通阀(13)顺次首尾相连,从而构成冷凝蓄热器供热循环;
所述的联合供热方法包括太阳能单独供热模式、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模式、热泵单独供热模式和冷凝蓄热器供热模式,各模式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太阳能单独供热模式中,在太阳能充足时,开启太阳能集热器(1)和第一循环水泵(9),将太阳能集热器(1)收集到的能量通过循环水管路(17)进行输运,一部分按照所述太阳能供热循环为供热末端(8)提供采暖及生活用水,另一部分按照所述太阳能储热循环进入冷凝蓄热器(3)进行储存;
2)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模式中,在太阳能不足时,开启太阳能集热器(1)、第一循环水泵(9)、热泵压缩机(2)和节流阀(6),将太阳能集热器(1)收集到的热量通过循环水管路(17)进行输运,按照所述太阳能供热循环为供热末端(8)提供一部分采暖及生活用水,将热泵压缩机(2)运行时产生的冷凝热通过制冷剂管路(18)进行输运,一部分按照所述热泵供热循环为供热末端(8)补足采暖及生活用水需求,另一部分按照所述热泵储热循环进入冷凝蓄热器(3)进行储存;
3)热泵单独供热模式中,在无太阳能时,开启热泵压缩机(2)、节流阀(6),将热泵压缩机(2)运行时产生的冷凝热通过制冷剂管路(18)进行输运,一部分按照所述热泵供热循环为供热末端(8)提供采暖和生活用水,另一部分按照所述热泵储热循环进入冷凝蓄热器(3)进行储存;
4)冷凝蓄热器供热模式中,在太阳能与热泵系统都无法正常运行时,开启第二循环水泵(10),将冷凝蓄热器(3)中存储的热量通过循环水管路(17)进行输运,按照所述冷凝蓄热器供热循环用于为供热末端(8)提供采暖及生活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59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热多分支井热提取供暖系统
- 下一篇:墙角装饰采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