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滩涂盐碱地改良的种植地及其改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6123.2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1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郑东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苑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碱地改良 种植地 改良 盐层 植物种植区 土壤土质 土壤修复技术 耐盐碱植物 修复 外部环境 调质 夹设 排出 排盐 洗盐 冲洗 土质 阻隔 浇灌 栽种 侵入 土壤 平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滩涂盐碱地改良的种植地及其改良方法,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通过在植物种植区与盐分侵入区之间夹设隔盐层和滤盐层,则外部环境中的盐分被阻隔在外,而内部的盐分和碱分经由滤盐层排出,并通过浇灌冲洗的方式完成洗盐排盐作业,然后通过土壤土质调质以及耐盐碱植物栽种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平衡植物种植区的土壤土质,最后通过土壤翻整作业维持改良后种植地的土质,从而达到提高滩涂盐碱地改良修复效果并缩短改良修复时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滩涂盐碱地改良的种植地及其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滩涂盐碱地(又称为滩涂、盐碱土壤、盐碱土),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和碱类物质在地面作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并使得各种易溶性盐类和碱类物质集中于特定区域的软土层中。
滩涂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有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现为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的土壤,土壤呈现为碱性,且PH值较高。滩涂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作物不易促苗、成长。
在现有技术中,盐碱地的改良方法主要包括有洗盐、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等。洗盐,是指将水灌注到盐碱地内,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溶解,并通过下渗的方式将表层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碱排至深层土壤中或者直接淋洗出土层。平整土地,是指深耕深翻土层,以平衡深层土壤与浅层土壤之间的滩涂盐碱平衡;同时,疏松土层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效控制土壤返盐。增施有机肥,是指合理施用有机化肥,有机化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可形成腐殖质,腐殖质能够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与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且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或者植物生长,增强土壤的抗盐能力。
但是,滩涂盐碱地位于河流、湖泊或者海水旁,可溶性滩涂盐碱类物质可在河流的冲刷渗透作用下以及湖泊、海水的冲刷浸渍作用下,不断侵蚀土层,导致使用上述现有技术手段改良后的滩涂盐碱地或者改良中的滩涂盐碱地出现返盐现象,严重影响滩涂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滩涂盐碱地改良的种植地,通过在植物种植区和盐分侵入区之间设置隔盐层和滤盐层,从而达到阻隔种植地外部的盐分侵入,同时排出种植地内部的可溶性碱类物质和盐类物质,进而达到提高滩涂盐碱地改良效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滩涂盐碱地改良的种植地,包括有植物种植区和盐分侵入区,且所述植物种植区与盐分侵入区之间夹设有隔盐层;所述隔盐层内填充有由酒糟和泥炭混合构成的填充物;所述植物种植区靠近隔盐层的一侧设置有滤盐层,且所述滤盐层位于植物种植区的深层土壤内,所述滤盐层包括有上下叠置的碎石淋盐层和碎石排盐层,且所述碎石排盐层内设置有渗透排盐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种植区外部的河流、湖泊或者海洋中的盐分被隔盐层阻隔在外,而植物种植区内部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和可溶性碱类物质,可经由滤盐层的渗透排盐管向外排出。隔盐层内的酒糟、泥炭混合填充物,具有较高的阻隔渗透压,且酒糟和泥炭混合在一起,还会产生发酵作用,同样增加了隔盐层的阻隔渗透压力;则由酒糟和泥炭构成的混合填充物相当于渗透膜,起到阻隔水分中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和碱类物质的作用。植物种植区内侧的盐分和碱分可经由碎石淋盐层过滤后,向下掉入碎石排盐层内,再通过渗透排盐管向外排出,而植物种植区内的土壤被碎石淋盐层阻隔在外。隔盐层和滤盐层相配合实现阻隔植物种植区外部盐分进入,同时分离植物种植区内部可溶性盐类物质和可溶性碱类物质,从而达到提高滩涂盐碱地改良为种植地效果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盐分侵入区远离植物种植区的一侧设置有耐冲刷保护层,且所述耐冲刷保护层上形成有与盐分侵入区直接接触的裂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苑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苑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6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