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壳体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8817.X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4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菊地隆二;雨宫真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3/18 | 分类号: | H01R43/18 |
代理公司: | 11247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突起 插入口 连接器壳体 金属端子 模具 顶端嵌合 端子连接 控制端子 熔融树脂 顶端面 凹陷 插通 内腔 制造 移动 | ||
提供一种具备供细长的金属端子插通的插入口的连接器壳体的制造方法。本说明书公开的制造方法具备使熔融树脂流入到模具(20)的内腔(Ca)来形成连接器壳体(40)的工序。模具(20)具备:第1突起(211),其形成金属端子(控制端子(13))的插入口;和第2突起(221),其能够相对于第1突起(211)相对地移动。第2突起(221)形成与插入口相连的端子连接空间。第2突起(221)的顶端的直径(D2)比第1突起(211)的顶端的直径(D1)大,在第2突起(221)的顶端面(222)上,设有供第1突起(211)的顶端嵌合的凹陷(223)。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供金属端子插入的连接器壳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气设备具备供细长的金属端子插入的连接器壳体(专利文献1-3)。连接器壳体多由树脂制作。连接器壳体具有供金属端子插入的插入口。在通过树脂制作连接器壳体的情况下,有时在插入口的内侧产生毛刺(专利文献2、3)。在将金属端子插入时,如果毛刺与金属端子接触,则有时金属端子会受损。在对金属端子实施镀敷的情况下,镀敷层可能会由于与毛刺接触而剥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5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357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81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使在制造连接器壳体时产生的毛刺的成长方向朝向难以使金属端子受损的方向的技术。
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壳体制造方法具备使熔融树脂流入到模具的内腔来形成连接器壳体的工序。模具具备:第1突起,其形成金属端子的插入口;和第2突起,其能够相对于第1突起相对地移动,形成与插入口相连的端子连接空间。第2突起的顶端的直径比第1突起的顶端的直径大。在第2突起的顶端面上,设有供第1突起的顶端嵌合的凹陷。在使用该模具时,毛刺在第2突起的凹陷与第1突起之间产生。毛刺沿着第1突起的侧面向凹陷的里侧成长。毛刺的成长方向变得与金属端子的插通方向一致。因此,即使毛刺残留于完成后的连接器壳体,毛刺也沿着金属端子的插通方向延伸,所以不会使金属端子受损。
第1突起优选朝向所述顶端变尖。变得容易将金属端子插入。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详细内容与进一步的改良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连接器的电力变换器的剖视图(1)。
图2是具有连接器的电力变换器的剖视图(2)。
图3是连接器壳体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范围IV的放大图。
图5是制造连接器壳体的模具的剖视图(1)。
图6是制造连接器壳体的模具的剖视图(2)。
图7是制造连接器壳体的模具的剖视图(3)。
图8是图7的范围VIII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2:电力变换器
3:基板
4:连接器
9:外壳
10:层叠单元
11:半导体模块
12:冷却器
13:控制端子
13a:端子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88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连接器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接线插头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