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FC天线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9517.3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7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唐龙;汤井金;杨开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禾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22;H01Q1/24;H01Q7/06;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顾友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片 电流方向 第二区域 第一区域 基板内部 移动终端 最外圈 基板 内圈 贴覆 磁力线 通电 导线盘绕 覆盖基板 基板正面 相对两侧 线圈嵌 正反面 抵消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FC天线及移动终端,包括基板、由导线盘绕形成的线圈,线圈嵌于基板内部,在通电时,线圈一侧的电流方向与相对另一侧的电流方向相反;NFC天线还包括分别贴覆于基板正面和反面的第一磁片、第二磁片,第一磁片覆盖基板正面的第一区域内的所有导线,第二磁片覆盖基板反面的第二区域内的所有导线;第一区域至少包括线圈一侧中以最内圈导线为基准垂直延伸至最外圈导线所形成的区域,第二区域至少包括线圈相对另一侧中以最内圈导线为基准垂直延伸至最外圈导线所形成的区域。本发明将两个磁片贴覆在基板的正反面,可以避免基板内部相对两侧的导线因距离太近、在通电时电流方向相反而导致的磁力线抵消的问题,便于NFC天线的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FC天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比如手机)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近场通信业务结合了近场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票务、数据交换、防伪、广告等多种功能,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种新型业务。近场通信业务改变了用户使用移动电话的方式,使用户的消费行为逐步走向电子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用户消费和业务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电子产品,功能更加的强大,预留给NFC天线的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对NFC天线的小型化的要求是必然的趋势,NFC天线小型化之后,不但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出特性好的产品,而且还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FC天线及移动终端,本发明将磁片贴覆在基板的正反面,可以避免基板内部导线因距离太近、电流相反而导致磁力线抵消的问题,从而便于NFC天线的小型化、节省成本;并且,本发明的基板中有用区域的部分导线直径设计得较大、无用区域的部分导线直径设计得较小,可以进一步配合磁片实现有用区域的磁力线强度、面积的增强,无用区域区域的磁力线强度、面积的减小,提高了NFC天线的工作效率;此外,本发明NFC天线可以更好的实现标准化,有利于移动终端的市场推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NFC天线,所述NFC天线包括基板、由导线盘绕形成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嵌于所述基板内部,在通电时,所述线圈一侧的电流方向与相对另一侧的电流方向相反;
所述NFC天线还包括分别贴覆于所述基板正面和反面的第一磁片、第二磁片,所述第一磁片覆盖所述基板正面的第一区域内的所有导线,所述第二磁片覆盖所述基板反面的第二区域内的所有导线;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线圈一侧中以最内圈导线为基准垂直延伸至最外圈导线所形成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线圈相对另一侧中以最内圈导线为基准垂直延伸至最外圈导线所形成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一侧的导线直径小于相对另一侧的导线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片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磁片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无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片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磁片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为为平面四边螺旋线圈或平面圆螺旋线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包括一正极端及一负极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矩形、圆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NFC天线的移动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禾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禾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95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