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状Cu3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9722.X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0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曹丽云;王海;党欢;黄剑锋;李嘉胤;王羽偲嘉;冯亮亮;冯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和至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9 | 代理人: | 张震国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状 cu base sub | ||
一种颗粒状Cu3(PO4)2/super P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固相法得到磷酸铜前驱体,后在马弗炉中阶段升温,再将热处理过的Cu3(PO4)2与super P进行充分球磨,即得Cu3(PO4)2/super P复合电极材料。复合具有“三高一优”的super P,即高比表面积、高结构、高纯净度和导电性优异,从而改善了磷酸铜导电性差的问题,super P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且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原料丰富廉价易得,安全,且在复合过程中无需高温烧结,能耗低、制备工艺简单,此复合材料的应用将有望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状Cu3(PO4)2/super P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的工作电压、无记忆效应、优异的循环性能、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研究。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必须是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体,然而,目前锂离子电池采用的正极材料的导电性都不能满足要求[岳鹏.锂离子电池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6,45(18).]。其正极材料多为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过渡金属的磷酸盐,但是他们的导电性差,必须加入导电剂来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尹艳萍,王忠,王振尧.导电剂形貌对富锂正极材料性能发挥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7,41(3):337-339.]。常用的导电剂一般为颗粒状、纤维状等。super P为导电炭黑颗粒的纳米级,炭黑颗粒间聚集形成链状或葡萄状,在电极中形成链式导电结构 [Peng B,Xu Y,Wang X.The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uper P carbon black in reversible Li/Na ionuptake[J].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2017, 60(6):06461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丰富廉价易得,安全,且在复合过程中无需高温烧结,能耗低、制备工艺简单的颗粒状Cu3(PO4)2/super P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将可溶性磷酸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成浓度为0.28~0.4mg/mL的溶液A;
2)按氧化铜与可溶性磷酸盐的质量比为1:2.8~4将氧化铜加入溶液A中磁力搅拌后调节溶液的pH值至4~6,之后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放入冰箱中冷冻得固体 B;
3)将冷冻好的固体B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使磷酸盐在氧化铜表面充分重结晶,得完全干燥的样品C;
4)将样品C均匀铺展在石英坩埚中,后将坩埚放入马弗炉内,首先以5~ 10℃·min-1的升温速率自室温升温至350~500℃保温1~3h,然后再以2~4℃·min-1的升温速率温度升至650~700℃保温1~2h,得到热处理后的样品D;
5)取1g样品D与0.5~0.8gPVDF,2mL亚油酸和相对于磷酸铜质量的15%~ 25%的super P混合,以480~650r min-1的转速球磨得到混合均匀的Cu3(PO4)2/super P 复合材料。
所述步骤1)可溶性磷酸盐为磷酸铵或磷酸钾。
所述步骤1)是将可溶性磷酸盐搅拌并超声10~30min解于去离子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97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