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光性芳樟醇型樟树的鉴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9794.4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2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梁忠云;李桂珍;陈海燕;杨漓;叶海芹;秦荣秀;李绍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黄南概 |
地址: | 53000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光性 芳樟醇型 樟树 鉴别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光性芳樟醇型樟树的鉴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芳樟醇型樟树叶片,剪碎,称取1g加入3mL至5mL无水乙醇,浸泡1‑2h,在滤纸上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直接用手性柱chiral‑20β做GC分析,利用手性柱对叶片中挥发性手性物质的分离,计算出其对映体分配,同时结合色谱柱分离结果鉴别出不同旋光性的芳樟醇型樟树。本发明方法实现不同旋光性的芳樟醇型樟树的快速鉴别,为药用植物开发提供有效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资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植物叶片中含有挥发性手性物质来鉴别不同旋光性的芳樟醇型樟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人们开始用樟叶替代樟木或树根提取精油。根据从枝叶提取的精油的成分不同,樟叶油有多种生化类型,其中芳樟醇型极具利用价值。芳樟醇型樟叶油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利用种子繁育的芳樟醇型樟树是无法从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来确定其旋光性的。混合的植株在后续加工获得的精油利用价值大幅降低。因此,区分旋光性芳樟醇型樟树对其繁殖及加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已有专利申请文件《一种快速判别不同化学型香樟树的方法》,只能鉴别出芳樟醇型樟树,无法鉴别出左旋和右旋芳樟醇型樟树,这对需要进一步鉴别区分芳樟醇型樟树而进行深加工无法实现。
鉴别芳樟醇型樟树旋光性的常规方法为用水蒸汽从樟树枝叶中提取、分离精油,干燥后对精油进行旋光分析,根据精油的旋光结果来确定旋光类型。这方法需要有整套精油蒸馏装置,樟树枝叶至少1000g以上,操作周期在5h以上,使用的叶片多,时间长,操作繁琐,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常规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需要原料少,操作周期短,成本低,从芳樟醇型樟树叶片处理分析来区分旋光性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旋光性芳樟醇型樟树的鉴别方法是采用手性柱色谱检测技术,包括样品分离和检测两个步骤,特点是溶剂溶解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色谱手性柱能对挥发性成分中的手性单萜物质分离实施测定。
一种旋光性芳樟醇型樟树的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芳樟醇型樟树叶片,剪碎,称取1g加入3 mL至5 mL无水乙醇,浸泡1-2h,在滤纸上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直接使用手性气相色谱仪测定。
色谱柱:手性柱chiral-20β,条件为:载气:高纯N2,流速:0.5ml/min,程序升温是80℃保持1min,以3℃/min升至100℃,停留10min,以3℃/min升至150℃,以10℃/min升至220℃,保持5min,进样口250℃,汽化室250℃,分流比1:50,进样量1μL。
按照分析结果和使用GB/T 33917-2017方法计算出β-芳樟醇的对映体分配。若β-芳樟醇相对百分含量大于60%,且(S)- β-芳樟醇的对映体分配小于10%,则确定为右旋芳樟醇型,否则为左旋芳樟醇型。区分旋光性对芳樟醇型樟树的繁殖及加工,尤其是作为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旋光性芳樟醇型樟树叶片均含有1,8-桉叶素,a-蒎烯,β-芳樟醇等物质,采用气相色谱分析,非手性柱无法分离出对映体,而采用手性柱分析,在芳樟醇型樟叶精油中可分离出包括a-蒎烯,β-芳樟醇,a-松油醇等手性化合物对映体。根据β-芳樟醇对映体分配的区别可鉴别不同旋光性的芳樟醇型樟树。
常规鉴别芳樟醇型樟树旋光性的方法为用水蒸汽从樟树枝叶中提取、分离精油,干燥后对精油进行旋光分析,根据精油的旋光结果来确定旋光类型。具体方法为:采集枝叶1200g-1500g,切碎,取1000g碎枝叶装入圆底烧瓶中,接上油水分离器和冷凝管,加热回流2-4h,冷却,分离出精油,干燥过滤,注入旋光仪分析,旋光数值正值为右旋芳樟醇型,负值为左旋芳樟醇型。相对于现有常规鉴别方法,本方法能鉴别出不同旋光性的芳樟醇型樟树;而常规方法需要的枝叶量多,时间长,旋光显示仅能区分为左旋和右旋,且无法得出(R)或(S)- β-芳樟醇对映体分配。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97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离子化检测器
- 下一篇:一种拳参与珠芽蓼、草血竭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