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护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护肤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1504.X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5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杜芝芝;李明祥;白雪;张红霞;李志坚;解勇;王雅琴;许艳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北京明弘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5/78 | 分类号: | C07C45/78;C07C49/248;A61K8/35;A61Q19/08;A61Q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柴明英;梁永芳 |
地址: | 65020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肤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以及 护肤品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护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护肤品,涉及护肤品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护肤化合物为(1E,4E,6E)‑1,7‑二(4‑羟基苯基)‑1,4,6‑庚三烯‑3‑酮,其结构式如下:所述护肤化合物是从含有(1E,4E,6E)‑1,7‑二(4‑羟基苯基)‑1,4,6‑庚三烯‑3‑酮的纯天然植物中分离出来。本发明的护肤化合物能作为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a分泌胶原蛋白的刺激剂、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制备抗衰老、美白护肤品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肤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护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护肤品。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保护身体免受伤害并保持体温和水分的重要屏障。目前,皮肤老化和皮肤病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皮肤老化与其组成成分之间有很大关系,皮肤组成中的75%为胶原蛋白。皮肤的生长、修复和营养都离不开胶原蛋白;且皮肤护理的两大关键要素(即,保湿和抗皱)都与胶原蛋白有关。由于遗传因素等不可抗内因以及紫外线、辐射等外界刺激,导致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流失,使得皮肤逐渐发生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中的胶原蛋白逐渐减少。因此,补充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恢复、重建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层,是保持皮肤年轻、恢复皮肤健康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补充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口服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2)皮下注射胶原蛋白,(3)使用富含胶原蛋白的护肤品,(4)在护肤品中添加能刺激皮肤合成胶原蛋白的活性成分。
但是,上述前三种补充皮肤中胶原蛋白方法均存在作用有限、时间长、过敏、易感染、吸收有限等各种缺陷,且治标不治本。而上述第四种方法是通过刺激自身皮肤合成胶原蛋白来达到补充胶原蛋白的目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胶原蛋白流失的问题,以重建皮肤的胶原蛋白骨架,保持肌肤年轻,富有弹性,以达到抵抗皮肤衰老的目的。
另外,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是色素沉着过度,这是由于黑色素的过量产生引起的。在正常的人体皮肤组织中含有胞浆状的细胞器,即黑色素体,其作用是合成和贮存黑色素。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黑色素体的大小、类型、颜色及分布。一般黑色素分为两类:真黑色素和嗜铬黑色素,源于酪氨酸;前者为褐色或黑色,不溶于水;后者为黄色或红色,可溶于碱。酪氨酸酶是控制黑色素生成的关键酶,它可以将酪氨酸转化为多巴,再将多巴转化为多巴醌,最终形成真黑色素。若多巴醌同半胱氨酸作用,则生产嗜铬黑色素。因此,酪氨酸酶抑制剂是一种可用于解决色素沉着过度,并起到皮肤美白作用的方法。
现有技术中,被广泛使用的黑色素生成抑制剂有龙胆酸、熊果苷、左旋抗坏血酸、氢醌等。但是,长期使用氢醌可能引起褐黄病及皮肤真皮弹性纤维变性。因此,发现安全无毒、无致畸、无致癌、无致敏性、天然来源的黑色素生成抑制剂是目前护肤品活性添加物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护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护肤品,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护肤品的护肤化合物、以及该护肤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护肤化合物可作为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a分泌胶原蛋白的刺激剂、酪氨酸酶抑制剂,用于制备抗衰老、美白的护肤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护肤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护肤品;其中,所述护肤化合物为(1E,4E,6E)-1,7-二(4-羟基苯基)-1,4,6-庚三烯-3-酮,其结构式如下: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护肤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从第一植物中分离出所述护肤化合物;其中,所述第一植物为含有(1E,4E,6E)-1,7-二(4-羟基苯基)-1,4,6-庚三烯-3-酮的植物。
优选的,所述第一植物选用紫色姜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北京明弘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北京明弘科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15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常压下干法合成乙酰丙酮锌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烯酮类化合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