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渣场或尾矿堆场防渗阻隔的生态修复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2075.8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4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冯秀娟;贾水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冯秀娟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31/00;E02D31/02;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亚南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渗 阻隔层 污染源 阻隔 生态修复系统 阻隔墙 尾矿堆场 污染问题 固化层 尾矿堆 矿渣 渣场 地下水污染 地貌环境 外侧腔壁 外界水体 山泉水 有效地 固化 墙体 施工 雨水 水源 | ||
1.一种渣场或尾矿堆场全方立体防渗阻隔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渗阻隔墙,包括阻隔墙体(1)、第一防渗阻隔层(6)和第二防渗阻隔层(7),所述阻隔墙体(1),包括位于地表以上的上层墙体部分(2)和/或位于所述地表的土壤内的下层墙体部分(3),以阻隔污染源(4)与污染源外界;所述第一防渗阻隔层(6),位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朝向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4)的固液污染物外渗;所述第二防渗阻隔层(7),位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远离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进入所述污染源(4);
固化层(15),铺设于矿渣和/或尾矿堆外表面上,以固化所述矿渣和/或尾矿堆;
第三防渗阻隔层(16),铺设于所述固化层上,以阻隔外界水体进入所述矿渣和/或尾矿堆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层(15)与第三防渗阻隔层(16)的厚度之比为(10-20):(5-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覆土层,覆盖于所述第三防渗阻隔层且位于所述防渗阻隔墙上方,所述覆土层的厚度为60cm-2m,所述覆土层上种植绿植;
第四防渗阻隔层(18),铺设于渣场或尾矿堆场正下方的基岩(17)表面,所述基岩位于地表下,沿所述矿渣和/或尾矿堆的中部至外表面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第四防渗阻隔层的厚度逐渐降低,以形成适于来自渣场或尾矿堆场的水体引流至渣场或尾矿堆场外侧的斜坡;
第四引流通道(19),与所述斜坡的坡脚处连通,以将水体引导至远离渣场或尾矿堆场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墙体(1)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污染源(4)一侧的第一墙体(8),以及设置在远离所述污染源(4)一侧与所述第一墙体(8)相对设置的第二墙体(9),所述第一墙体(8)和所述第二墙体(9)之间形成中空内腔(5),所述中空内腔(5)中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其内部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一引流通道(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靠近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污染源(4)内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二引流通道(11),和/或所述阻隔墙体(1)其远离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引导至远离所述污染源(4)位置的第三引流通道(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通道(10)与具有用于处理所述固液污染物设备的污染物容腔(13)相连;
所述下层墙体部分(3)朝向靠近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倾斜设置,或所述下层墙体部分(3)朝向远离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墙体部分(3)与地平面的夹角为20度至7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源(4)为矿渣场和/或尾矿堆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墙体部分(2)垂直于地平面设置。
10.一种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加工具有第一防渗阻隔层(6)和第二防渗阻隔层(7)的阻隔墙体(1);
在地表以下植入阻隔墙体(1)其下层墙体部分(3);
在地表以上施工阻隔墙体(1)其上层墙体部分(2);
施工将所述阻隔墙体(1)其靠近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二引流通道(11),和/或施工将所述阻隔墙体(1)其远离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的固液混合物引出的第三引流通道(12),和/或施工将所述阻隔墙体(1)其中空内腔(5)内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一引流通道(10);
在矿渣和/或尾矿堆外表面上依次铺设固化层和第三防渗阻隔层;
清理基岩表面,并在基岩表面铺设第四防渗阻隔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冯秀娟,未经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冯秀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20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