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多孔材料内异质含量及其分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2695.1 | 申请日: | 201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4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腾飞;李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琪琛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多孔 材料 内异质 含量 及其 分布 方法 | ||
1.一种测量多孔材料内异质含量及其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1)将第一热流计传感器、片状平面热源、第二热流计传感器按顺序排列并使其相互紧密贴合,与被测材料表面平行布置于材料内部;
(2)记录被测材料内稳定且均匀分布的温度为初始温度T0;
(3)接通加热电路,面积为A、恒定发热功率为Q的片状平面热源在材料内产生总热流记为满足关系
(4)由第一热流计传感器测得片状平面热源一侧的温度与热流,记为T1和由第二热流计传感器测得片状平面热源另一侧的温度和热流,记为T2和
(5)由第一热流计传感器测温数据减去初始温度,得到片状平面热源一侧热流计传感器测点处对应温升值ΔT1E(t);由第二热流计传感器测温数据减去初始温度,得到片状平面热源另一侧热流计传感器测点处对应温升值ΔT2E(t);
(6)根据步骤(4)测定的片状平面热源两侧热流和确定总热流沿片状平面热源两侧的分配系数fi,即结合瞬态平面热源的一维传热过程导热微分方程、边界条件以及初始条件,得到片状平面热源两侧材料在热流计传感器位置于t时间内的温升解析解ΔT1(t)和ΔT2(t);
片状平面热源两侧材料在热流计传感器位置的温升解析解ΔT1(t)和ΔT2(t)的导热微分方程、边界条件以及初始条件满足:
t=0,Ti=T0 (4)
求解偏微分方程组,得到被测材料x=li边界的温升解析解为:
其中,脚标i区分片状平面热源两侧,i=1时为片状平面热源一侧测点,i=2时为片状平面热源另一侧测点;Ti为被测材料的温度,K;T0为被测材料的初始温度,K;λ为被测材料的导热系数,Wm-1K-1;ρ为被测材料的密度,kgm-3;c为被测材料的比热容,Jkg-1K-1;ρc为被测材料的容积热容(Jm-3K-1);fi为由热流计传感器所确定的总热流沿片状平面热源两侧的分配系数,即为片状平面热源总热流,W/m2;li为片状平面热源测点至被测材料表面的平行距离,m;n=1,2,3,…,α为被测材料的热扩散率,m2/s;
(7)对比步骤(5)中所测片状平面热源两侧的温升值ΔT1E(t)、ΔT2E(t)与步骤(6)中对应位置测点的温升解析解ΔT1(t)、ΔT2(t),变换温升解析解中的热物性参数,使实验所测温升与温升解析解的温升差异值最小或在可接受阈值内,此时获得片状平面热源两侧的导热系数λ、容积热容ρc和热扩散率α的数值;
(8)根据被测材料的体积热容ρc与被测材料异质含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计算片状平面热源两侧材料的异质含量;
(9)由于每个测试数据只能代表瞬态传热有限传递厚度内的异质含量,以第一热流传感器或第二热流传感器与平面热源的间隔距离di布置测点,重复步骤(1)~(8)对不同测点进行异质含量测量,根据所得测点位置和对应的异质含量,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按照具体的测量要求获得材料内某一维度的非均一异质含量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测量多孔材料内异质含量及其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步骤(4)可以判断片状平面热源两侧异质含量分布是否均匀:当时,片状平面热源左右两侧材料测点处异质含量分布均匀;当时,片状平面热源左右两侧材料测点处异质含量分布不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26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变材料储热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植物液流检测装置的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