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控系统以及包括该温控系统的锌合金成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3067.5 | 申请日: | 201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6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宝田精工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32 | 分类号: | B22D17/32;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7 | 代理人: | 何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龙腾社区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控系统 导热油 锌合金 成型模具 第一管道 导热 通孔侧壁 前模 模具 热交换 平衡通孔 热量传递 传输 孔侧壁 穿设 后模 通孔 压铸 保温 供热 接通 均衡 流动 | ||
1.一种温控系统,用于锌合金成型模具,所述锌合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前模、后模,所述前模设有前模型腔,所述前模设有可供热嘴进入的通孔,所述后模设有后模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穿设于所述前模内,所述第一管道具有第一导热段,所述第一导热段抵接所述通孔侧壁,以实现与所述通孔侧壁进行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段呈沿所述通孔圆周方向延伸的弧形板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段抵接所述通孔的圆周侧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型腔包括:
第一前模型腔,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前模的分型面;
第二前模型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
所述第一管道包括:
第二导热段,穿设于所述前模内,连通所述第一导热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热段在所述第二平面内弯曲并形成第一外框,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远离所述前模的分型面的一侧;
第三导热段,穿设于所述前模内,连通所述第一导热段远离所述第二导热端的一端,所述第三导热段在所述第二平面内弯曲并形成第二外框;
其中,所述第一前模型腔位于所述第一外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形成的正投影之内,所述第二前模型腔位于所述第二外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形成的正投影之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段的管道直径与所述第三导热段的管段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导热段的管段直径的两倍至三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管道,穿插在所述前模型腔远离所述前模的分型面的一侧;
第一凸管,穿插于所述前模型腔远离所述前模的分型面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管道;
其中,所述第一凸管远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朝向所述前模型腔延伸,用于与所述前模型腔实现热交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管道,穿插于所述后模,所述第三管道在第三平面内弯曲并形成第三外框,所述第三平面平行于所述后模的分型面;
所述后模型腔包括:
第一后模型腔,位于第四平面内,所述第四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三平面;
其中,所述第三平面位于所述第四平面远离所述后模的分型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后模型腔位于所述第三外框在所述第四平面上形成的正投影之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三外框的管道直径的两倍至三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四管道,穿插于所述后模;
第二凸管,穿插于所述后模,连通所述第四管道;
其中,所述第二凸管远离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朝向所述后模的分型面延伸;所述第二凸管远离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的轴线上。
10.一种锌合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温控系统,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前模,所述前模设有可供热嘴进入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穿设于所述前模内,所述第一管道具有第一导热段,所述第一导热段抵接所述通孔侧壁,以实现与所述通孔侧壁进行热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宝田精工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宝田精工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30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铸件压铸模具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生产用易于脱模的铅件浇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