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3118.4 | 申请日: | 201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8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龙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加美乐素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06;C08F220/20;C04B24/2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王***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释 聚醚 混凝土减水剂 切片 底料 液碱 制备 混凝土工作性能 不饱和醇聚醚 长距离运输 高性能要求 混凝土减水 分散作用 共聚活性 水泥颗粒 制备工艺 工作性 减水剂 减水率 配比为 中和液 重量份 双键 催化剂 用水量 混凝土 配方 水泥 | ||
1.一种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底料81-83份、A料6.6-8.6份、B料6-8份,C料0.2-2.2份,催化剂0.2-0.4份、中和液0.5-0.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料包括VOPG聚醚-2#切片、水和32%液碱,且VOPG聚醚-2#切片、水和32%液碱的配比为4.4:5.5:0.1,所述VOPG-2#聚醚切片为六碳不饱和醇聚醚,是一种双键共聚活性高的聚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料包括水和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乙酯,且水和丙烯酸和丙烯酸羟乙酯的配比为:6.15:3:0.85,所述丙烯酸是聚合速度非常快的乙烯类单体和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且丙烯酸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B料包括水和还原剂602,且水和还原剂602的配比为:9.8:0.2,所述还原剂602为次亚磷酸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C料包括水和80%巯基丙酸,且C料包括水和80%巯基丙酸的配比为:9.1:0.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还原剂601和35%双氧水,且还原剂601和35%双氧水的配比为:0.477:0.523,所述还原剂601为偶氮二异丁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液为32%液碱。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2)配置A料、B料,首先按照比例成称取一定量的VOPG聚醚-2#切片、水和32%液碱加入到一号混合搅拌罐中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制得A料;然后首先按照比例成称取一定量的水和还原剂602加入到二号混合搅拌罐中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制得B料;
(3)投底料:生产前,提前3小时将计量好的水、VOPG聚醚-2#切片投入10立搪瓷釜内,开启搅拌溶解,等物料全溶后再进行下一步骤;
(4)开启搪瓷釜主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冷却水,给底料进行降温。降温至25±3℃时,开启搪瓷釜搅拌,再向釜内加入250Kg的A料和40Kg的C料,再将底料中的32%液碱13Kg投入釜内。用PH试纸观察物料PH为弱酸性即可。
(5)底料温度控制25±3℃,同时滴加A、B、C料,A、B和C料滴加后从人孔口加入还原剂601和双氧水,装还原剂601的小桶用2Kg水涮洗倒入釜内,温度控制25±3℃,反应放热,让温度逐渐升高,20分钟后反应温度控制27±2℃。
(6)控制A料和C料43~48分钟滴完,A料和C料滴完后,B料共加入520Kg,剩余220±10Kg较好,A料滴完(A料滴加罐用10Kg水冲洗二次),B料维持原速度至滴完,B料控制63~67分钟滴完较好。
(7)B料加完后,一次性加入59Kg液碱搅拌中和10分钟,出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同时滴加A、B、C料时,分别控制A料、B料和C料的流速为11.33Kg/min、11.55Kg/min和1.84Kg/mi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缓释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装还原剂601的小桶用2Kg水涮洗倒入10立搪瓷釜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加美乐素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加美乐素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31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