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污染场地原位同步修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3404.0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7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唐玉朝;伍昌年;王坤;薛莉娉;李卫华;黄显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9C1/00;B09C1/08;C02F101/3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污染 场地 原位 同步 修复 土壤 地下水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染场地原位同步修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方法及系统,涉及工业有机物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充分利用酸性和碱性液淋洗对土壤中有机物的促溶和脱附能力,利用地下水对土壤中的有机物分别进行酸碱淋洗并氧化,将土壤有机物转移到地下水中再抽出进行生化处理,从而将土壤原位修复,地下水也得到净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修复技术是原位修复,不扰动场地,不破坏地下水流场,无二次污染问题,是一种安全、洁净、高效的场地综合修复技术。本方法安全可靠,设备费用低,药剂费用较低,处理效果好,运行能耗可接受,处理总费用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有机物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场地原位同步修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化工和煤炭化工等行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苯系物等有机污染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跑冒滴漏以及储存、运输或者是发生事故,甚至偷排等,不可避免会有大量的有机物进入环境,滞留在工业场地的土壤中,场地土壤污染同时会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这些企业搬迁或停产后,场地遗留的有机物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工业场地的土壤受到有机物污染,随着降雨的进行最终必然会污染地下水。地下水由于位于地层的一定深度处,缺少微生物和化学的净化过程,故污染物常常会滞留很长时间,地下水能够迁移扩散,对场地及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工业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有机污染场地原位同步修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方法及系统,以采用生化与化学氧化反应器联用的反应器系统和方法,在修复工业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同时,实现对地下水的同步修复。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有机污染场地原位同步修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处理污染场地的地下水抽出,泵入生化反应系统,在生化反应系统中采用厌氧和/或缺氧与好氧联用的方法,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2).经生化反应系统处理后的地下水经过滤获得生化处理出水;
(3).取一部分生化处理出水作为后续的水洗用水直接回喷场地;一部分输入氧化电位水发生器作为源水,一部分作为作为氧化电位水发生器出水的稀释用水,一部分作为配置淋洗液B的用水;
(4).在输入至氧化电位水发生器的源水中加入氯化钠,经过氧化电位水发生器处理成为具有氧化性的酸性出水和具有还原性的碱性出水;
(5).用生化处理出水分别将碱性出水和酸性出水稀释,得到淋洗液A和淋洗液C,在淋洗液C中加入双氧水;
(6).将表面活性剂与生化处理出水混合,配置成淋洗液B;
(7).按照淋洗液A淋洗-淋洗液B淋洗-水洗-淋洗液C淋洗-水洗的顺序对污染场地进行喷洒淋洗,并根据场地污染程度,循环处理若干次,实现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同步修复,此处水洗为用生化处理出水淋洗。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利用滤布过滤获得生化处理出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原位同步修复方法中还包括将待处理的污染场地划分为若干处理区块,并以区块为单位进行修复处理。
所述处理区块的面积划分面积以渗透系数与单块面积的乘机与生化系统的处理能力相当。土壤的渗透系数不宜太低,否则修复周期过长,效率低。工作区块划分非常重要,涉及到修复效果、修复周期和费用,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操作与管理等;分区面积不宜过小,否则地下水隔离费用巨大;分区面积不宜过大,否则需要多台设备进行,设备费用大;分区需要综合考虑,并根据场地具体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论证;因此,进一步优选地,每个区块面积的划分可通过以下计算方法获得:
A=n·Q/(0.7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3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