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振隔热装置及减振隔热光纤干涉仪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3793.7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8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宏;穆道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创为南京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装置 光纤 干涉仪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减振隔热装置及减振隔热光纤干涉仪设备,其中减振隔热装置,包括有大热熔盒体、隔热部、减振部以及外盒体;大热熔盒体的内部用于放置光纤干涉仪;隔热部包裹在大热熔盒体的外部;减振部包裹在隔热部的外部;大热熔盒体、隔热部以及减振部均放置于外盒体内。因此,当外界温度变化时,隔热部具有减缓隔热的作用,大热熔盒体在相同温度环境下,其温度非常缓慢,使得光纤干涉仪的温度变化非常缓慢的缓慢,从而具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另外,减振部采用具有良好减振效果的材质制成,使得本申请的减振隔热装置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因此,本申请的减振隔热装置同时具有非常好的减振、隔热性能,能够在性能、精度要求较高的系统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量子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隔热装置及减振隔热光纤干涉仪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光纤量子通信中,要求设备中的光纤干涉仪尽可能的隔离外界振动以及减小温度变化。现有的方案是将光纤干涉仪装置放置在一盒体内部,然后在盒体内部的填充硅胶、海绵或泡沫等减振隔热的材质。利用这些减振隔热的材质将光纤干涉仪包裹,使光纤干涉仪具有一定的隔热、减振的效果。
但是,采用硅胶充后,硅胶从流体状态会逐渐硬化为固体状态,从而将光纤干涉仪包裹在内部。硅胶填充物虽然具有较好的隔热功能,但硅胶硬化后,填充满了整个盒体的内部,从而失去了变形的空间,导致减振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硅胶硬化后硬度增大,也会导致减振效果不佳。
而采用海绵或泡沫填充后,由于海绵或泡沫比较柔软,在盒体内能够发生形变,因此过滤细小的振动效果比较好。但是海绵或泡沫等这种材质在较强的冲击力下,对过滤较大的振动的能力较弱。此外若外界环境温度骤变时,海绵或泡沫等这种材质,隔热性能一般,会造成光纤干涉仪的温度变化较快。
因此,综上所述的方案中,所采用的材质不能够同时具有良好的减振与隔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提供一种减振隔热装置及减振隔热光纤干涉仪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方案中减振隔热装置的减振隔热效果不佳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减振隔热装置,包括有大热熔盒体、隔热部、减振部以及外盒体;所述大热熔盒体的内部用于放置光纤干涉仪;所述隔热部包裹在所述大热熔盒体的外部;所述减振部包裹在所述隔热部的外部;所述大热熔盒体、隔热部以及减振部均放置于所述外盒体内。
其中,热熔等于比热容与质量的乘积,大热熔盒体尽可能的采用比热容较大和/或密度较大的材料制成,比如铜、铁、银等金属,当选择的比热容越大和/或密度越大的材料时,大热熔盒体温度变化需要吸收或者放出更多的热量,因而大热熔盒体温度也会非常缓慢,使得光纤干涉仪的温度变化非常缓慢的缓慢。另外当选择的比热容越大和/或密度越大的材料时,相同技术条件要求下,大热熔盒体的体积越小,盒壁越薄,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
本申请减振隔热装置的大热熔盒体外部还设置有所述隔热部,隔热部采用具有一定隔热保温效果的材料制成,隔热部将大热熔盒体包裹,当外界温度变化时,隔热部阻隔绝大多数的热量,极少数的热量会被传递到大热熔盒体上,又由于大热熔盒体采用比热容较大和/或密度较大的材料制成,因此盒体内的光纤干涉仪的温度比较稳定,温度变化速率极慢。
本申请减振隔热装置的还设置有减振部,减振部具有减振部采用具有良好减振效果的材质制成,使得本申请的减振隔热装置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当外界振动时,减振部会吸收振动能量,减弱大热熔盒体的振动,从而提高了盒体内的光纤干涉仪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减振隔热装置同时具有非常好的减振、隔热性能,放置在本申请的减振隔热装置中的光纤干涉仪装置的精度及稳定性基本不会受外界的影响,能够在性能、精度要求较高的系统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创为南京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创为南京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3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