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网高效种植技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4834.4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3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方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衡中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13/02;A01C1/08;A01C1/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创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8 | 代理人: | 刘创先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植株 遮阴网 失水 高效种植 种植 受光 阻隔 光合作用 接触流动 农业种植 生长环境 施肥管理 温度过高 透气性 遮阳网 植株叶 直射 除草 防虫 采收 覆盖 黄精 烧苗 害虫 杂草 整地 浇水 播种 生长 保证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网高效种植技术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含选地和整地、播种、覆盖遮阳网、浇水和施肥管理、除草和防虫管理、采收等步骤,该种植技术方法由其适用于黄精种植,其采用遮阴网贴地覆盖,在夏季阻隔了烈日直射土壤,大大减缓土壤温度升高速度,大大降低了土壤的失水速度,却不会减少植株叶面的受光强度,保证种植植株进行高效光合作用。遮阴网具有透气性,使得土壤可接触流动空气,通过空气进行降温,进一步防止土壤温度过高,失水过快导致烧苗的现象。遮阴网阻隔了植株范围下的土壤受光,可大大减少杂草的生长数量,促进种植植株的生长环境,减少环境内害虫的种类和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覆网高效种植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种植是利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培育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农业种植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最大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
农业种植通常是利用绿色植物(包括藻类)的光合作用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使植株进行持续生长,最终获得果实、茎、叶、根等产出资源。
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需要阳光,还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才能使其生长迅速,获得丰收。大部分植物在夏季生长比较旺盛,因为阳光充足,但多数作物在刚开始种植的1-2年,地上植株冠幅小,杂草生长旺盛,对作物生长形成竞争影响。除去杂草后,在烈日之下会使得土壤温度迅速升高,水分丢失严重,不利于植株生长,还可能导致死苗。
传统种植技术中,常采用遮阳棚减少阳光强度,或覆盖地膜进行保湿和控制杂草。传统的遮阳棚离地搭建于植株之上,虽然减缓了土壤温度升高的速度,但这样也会减少植株进行的光合作用效率。覆盖地膜虽可保湿和控草,但在夏季会导致土壤温度严重升高,进而烧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困难,提供一种覆网高效种植技术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覆网高效种植技术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选地和整地:
根据种植品种选择适合土地,清理杂物和杂草,翻挖和耙细土壤,再起垄或掏厢;
2)、播种:
对种苗或种茎进行清理和修整,然后消毒浸泡处理,再移栽到整好的土地上进行播种;
3)、覆盖遮阴网:
播种后,在种植垄面或厢面上铺设软质的遮阴网,阳光遮挡率为90-100%,遮阴网上设有网孔,所述网孔长度为3-10厘米,放网时若有种苗需将网孔撑开,使苗露出,后续出苗可进行人工辅助撑开网孔,或让其自然生长撑开网孔,苗长出后植株在遮阴网上面生长;
4)、浇水和施肥管理:
在起垄或掏厢时施加底肥或混合施肥,种植期间施加追肥;播种后浇透水,种植期间遇旱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水分;
5、除草和防虫管理:
种植期间进行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6)、采收:
植株或果实成熟后进行采收,清理并除去遮阴网即可。
所述步骤2)中,先采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再采用生根粉溶液浸泡过夜处理。
所述步骤3)中,遮阴网采用单层或多层结构,所述阳光遮挡率为总和等效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衡中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遵义衡中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48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林地6年根人参规范化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白及和滇黄精的套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