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和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5088.0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0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宏;孙晨;郭凯;代伟明;周丽娟;赵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梁 预制板 叠合板 钢制构件 横向钢筋 纵向钢筋 锯齿型 预埋 制备 建筑技术领域 锯齿形排布 受力性能 梯形凹槽 梯形凸起 左右倾斜 现浇 吊装 预制 混凝土 穿插 钢筋 交错 铺设 上层 | ||
1.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包括蜂窝梁钢制构件(1-1)、板上纵向钢筋(1-2)、板内横向钢筋(1-3)、预制板(1-4),所述蜂窝梁钢制构件(1-1)为半蜂窝梁状,其上为梯形凸起与梯形凹槽交替布置,所述梯形凸起交错左右倾斜,其下部以锯齿形排布并预埋在预制板(1-4)内部,所述倾斜角度为5-45°,所述预制板(1-4)内设有板内横向钢筋(1-3),预制板(1-4)上蜂窝梁梯形凹槽中部对应位置铺设有板上纵向钢筋(1-2),蜂窝梁钢制构件(1-1)用作预埋吊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1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梁钢制构件(1-1)与预制板(1-4)组合结构高度为80mm,预制板(1-4)的厚度为30mm;板上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布置间距为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4)下留一层15mm的混凝土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梁钢制构件(1-1)包括外露钢板(1-1-1)和预埋钢板(1-1-2),外露钢板(1-1-1)和预埋钢板(1-1-2)预制在一起,所述外露钢板(1-1-1)的钢板厚度为10mm,预埋钢板(1-1-2)的钢板厚度为5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蜂窝梁钢制构件(1-1)预埋在预制板(1-4)上并在蜂窝梁钢制构件(1-1)与预制板(1-4)的连接处预留穿插叠合板内置钢筋空隙,在预留的空隙中根据设计要求等距离布置板上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在现浇混凝土保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相邻的两个叠合板(1)连接时,在两块叠合板(1)连接处放置板间连接钢筋(2)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块相邻的叠合板(1)横向连接或者是纵向连接时起搭接作用的板间连接钢筋(2)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叠合板(1)与主梁(4)、次梁(5)连接时,在叠合板(1)与主次梁连接缝处放置板上连接钢筋(3)并延伸到主梁(4)和次梁(5)上,连接钢筋至少进入梁内中线并伸入板内大于1/4跨度,现浇上层混凝土,形成现浇层,主梁上预留梁上连接钢筋(6)便于两个相邻的叠合板(1)相对搭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叠合板(1)与主次梁(5)连接时起搭接作用的板上连接钢筋(3)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50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