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作动筒收放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5833.1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4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郑瑶;张佳斌;张顺利;李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信号接收模块 作动筒 控制信号发送 收放控制装置 无线信号发送 液压作动筒 输入指令 收放 液压伺服阀 控制设备 液压指令 液压子站 指令转换 电磁阀 高低压 专用的 便携 供电 输出 转换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作动筒收放控制装置,由控制信号发送模块、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Ⅱ组成;控制信号发送模块根据人员输入指令,将低压、高压以及液压指令转换为无线信号发送至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Ⅰ对液压子站高低压以及液压作动筒电磁阀24V供电进行控制;控制信号发送模块根据人员输入指令将收、放以及停指令转换为无线信号发送至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Ⅱ,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Ⅱ通过控制液压伺服阀电流的输出,进而控制作动筒的收放。本发明便携式作动筒收放控制装置直接省去利用专用的控制设备操作液压作动筒的收放,节省了设备的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且小巧便携,成本低,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动筒收放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作动筒收放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全尺寸飞机结构强度静力/疲劳试验中,多采用液压加载设备进行载荷的施加,试验前需要液压作动筒的收放、试验后需要作动筒完全收回后再拆除,上述过程占用了相应的控制设备,以及实施过程中,现场指挥人员、机房人员、安装人员、液压子站以油路管理人员、液压泵监视人员都需要在岗,造成大量人员的占用,特别遇到大型结构强度静力/疲劳试验(比如100-200以上加载点),占用的时间也相应增长。
目前在结构强度试验中,还缺乏类似的便携式作动筒收放控制装置,造成了设备以及人员成本的浪费。多试验型号任务同时运行时,在非必要环节减少设备的占用、人员的浪费,能大大提高试验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结构强度静力/疲劳试验中,特别针对大型、多液压作动筒加载的静力/疲劳试验的作动筒收放控制装置,便携且易操作。
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作动筒收放控制装置,由控制信号发送模块、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Ⅱ组成;控制信号发送模块根据人员输入指令,将低压、高压以及液压指令转换为无线信号发送至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Ⅰ对液压子站高低压以及液压作动筒电磁阀24V供电进行控制;控制信号发送模块根据人员输入指令将收、放以及停指令转换为无线信号发送至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Ⅱ,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Ⅱ通过控制液压伺服阀电流的输出,进而控制作动筒的收放。
优选的,控制信号发送模块由依次电连接的操作面板、MCU控制器和无线发送模块组成,人员通过操作面板输入指令。
优选的,操作面板上设置有按键,人员通过按键输入指令,操作面板上设置的按键包括“低压”键、“高压”键、“卸压”键、“收”键、“放”键、“停”键。
优选的,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Ⅰ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磁阀控制模块、MCU控制器、大功率继电器阵列,大功率24V电源与大功率继电器阵列电连接。
优选的,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Ⅱ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伺服阀控制模块、MCU控制器以及可调电压模块。
优选的,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Ⅰ中,大功率继电器阵列根据电磁阀控制模块所接收的指令,将24V电源送至液压子站,控制低压、高压以及卸压,同时给各个液压作动筒电磁阀进行供电。
优选的,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Ⅱ通过控制可调电压模块给液压作动筒伺服阀提供控制电流,进而控制伺服阀的动作,使液压作动筒收放。
优选的,所述控制信号发送模块与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Ⅱ之间的无线通讯采用地址与信道匹配模式,避免无线信号干扰,采用433MHz频段。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便携式作动筒收放控制装置将直接省去利用专用的控制设备操作液压作动筒的收放,节省了设备的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2)极大减少了液压作动筒收放操作中需安排人员的数量,节省了原有操作时试验人员的占用,提高了人员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5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