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阀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5853.9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7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大岛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自倍尔TA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K11/044 | 分类号: | F16K11/044;F16K27/02;F16K31/06 |
代理公司: | 31300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国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孔 阀芯 空气通路 固定芯 可动芯 圆筒部 推杆 密封构件 阀体部 弹簧构件 线圈骨架 移动自如 电磁阀 高输出 移动 阀座 功耗 开闭 嵌合 推压 密封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动芯高速地动作、而且制造简单、功耗小并且能够得到高输出的电磁阀。具备具有圆筒部(43a)的线圈骨架(43)、线圈(44)、固定芯(45)以及可动芯(46)。固定芯(45)具有阀体部(48),固定于圆筒部(43a)。可动芯(46)移动自如地嵌合于圆筒部(43a)。具备相对于固定芯(45)移动的推杆(50)、在第1阀孔(52)内移动的阀芯(24)以及用于推压阀芯(24)的弹簧构件(58)。阀体部(48)具有包括第1阀孔(52)的空气通路以及与阀芯(24)接触分离而对空气通路进行开闭的阀座(54)。具备对第1阀孔(52)与阀芯(24)之间进行密封而将第1阀孔(52)内分成空气通路侧与推杆(50)侧的第2密封构件(82)(密封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使作为要求高速动作的空气压力设备的先导阀也能够使用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以往,控制空气压力设备的动作的先导阀由例如图5所示的电磁阀构成。
图5所示的电磁阀1具备具有空气通路2的阀体部3以及安装于该阀体部3的螺线管部4。
空气通路2具有供给压缩空气的上游侧通路2a以及经由阀体部3的圆形孔5内而与该上游侧通路2a连接的下游侧通路2b。阀座6被设置于上游侧通路2a与圆形孔5的边界部。
螺线管部4具备线圈7、线圈骨架8、插入到线圈骨架8的圆筒部8a内的不锈钢制的圆筒状的引导构件9、收容并焊接于该引导构件9的固定芯10、移动自如地嵌合于引导构件9内的可动芯11以及在从固定芯10离开的方向上对该可动芯11施力的弹簧构件12。
在固定芯10的中心部,穿通设置有作为排气通路13的一部分的贯通孔14。
阀芯15设置于可动芯11的内部。通过该阀芯15落座于阀座6,从而关闭上游侧通路2a,通过阀芯15从阀座6离开,从而上游侧通路2a打开。
在可动芯11的外周部,形成有作为排气通路13的一部分的槽16。排气通路13通过可动芯11被磁吸附到固定芯10,从而在中途被截断而成为非连通状态,通过可动芯11从固定芯10离开,从而成为连通状态。
在该以往的电磁阀1中,对线圈7进行励磁,可动芯11被磁吸附到固定芯10,从而阀芯15从阀座6离开,压缩空气从上游侧通路2a穿过圆形孔5内流入到下游侧通路2b。另一方面,当切断向线圈7的通电后,通过弹簧构件12的弹簧力推压可动芯11而从固定芯10离开,阀芯15落座于阀座6,上游侧通路2a被阀芯15堵塞。在该状态下,下游侧通路2b内的压缩空气从圆形孔5内穿过可动芯11的槽16和固定芯10的贯通孔14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绝缘带卷绕于插入可动芯的引导管道、并将线圈直接卷绕于该绝缘带而成的螺线管。通过采用该构成,从而将线圈与固定芯之间的空隙抑制为最小,能够谋求螺线管的小型化、省电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08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图5所示的以往的电磁阀1中,在切断向线圈7的通电的状态下,固定芯10与可动芯11的吸附面暴露于压缩空气。在相比电磁阀1的下游侧对空气压力设备(未图示)进行润滑,该压缩空气为了多含有雾状的润滑油。有时,雾状的润滑油附着于空气通路2的壁,变成液状而流动。另外,在压缩空气中,也有时混有包括排水的液体。如果这样的润滑油、排水等液体混入到固定芯10与可动芯11的吸附部分,则在可动芯11吸附于固定芯10时,可动芯11隔着液体紧贴到固定芯10。在该紧贴状态下,在切断了向线圈7的通电时,由于油分的粘性阻力、表面张力等的原因,可动芯11难以从固定芯10离开。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可动芯11的动作延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自倍尔TA株式会社,未经阿自倍尔TA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58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