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多巴胺结构色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6201.7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8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华;郑宏亮;方寅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37 | 分类号: | D06M15/37;D06M15/273;D06M15/263;C08G7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刚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巴胺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多巴胺结构色膜的制备方法,涉及聚多巴胺结构色膜技术领域;是以织物为底物,多巴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缓冲试剂,将多巴胺聚合于织物表面,形成结构色;通过注入一定浓度的P(GMA‑co‑PEGMA)溶液为粘合剂,提升了聚多巴胺结构色膜的牢度和表面的平整性;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织物浸入角度,提升结构色膜的色彩性,有利于结构色在纺织行业的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多巴胺结构色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聚多巴胺结构色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印染是提升服装及家纺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关键行业,在纺织产业链条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然而,印染废水对环境的影响,限制了纺织行业的发展。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印染行业近几年都在采用一些清洁的前处理、染色、印花机回收技术。比如生物酶前处理、小浴比染色技术、数码喷墨印花技术以及冷凝水及冷却水回收技术等,这些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极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还更加有效地提升了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水平。然而,无法摆脱化学染料染色及染色废水的排放。
结构色具有高亮度、高饱和度、色彩艳丽、耐日晒、不易褪色、对人体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无污染的仿生色。在纺织品上构建仿生结构色,不仅有望获得灵动多变、栩栩如生的着色效果,极大地提升纺织品的色彩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解决纺织印染的严重污染问题。
申请人研究发现:目前以聚多巴胺作为涂层制备的结构色,普遍存在结构色膜易开裂、色牢度差的缺点及色彩单一的不足,限制了聚多巴胺结构色膜在纺织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聚多巴胺结构色膜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聚多巴胺结构色膜易开裂、色牢度差的缺点及色彩单一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多巴胺结构色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缓冲液配制:将多巴胺盐酸盐粉末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加入去离子水中,并用稀盐酸调节pH至8~8.7,得多巴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溶液;
2)结构色膜的制备:将织物平铺或倾斜浸入多巴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溶液中,使多巴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溶液完全覆盖织物表面,在40~60℃反应,待反应生成所需颜色时,向反应液中注入P(GMA-co-PEGMA)粘合剂溶液,继续反应2~5h,除去剩余液体,并对织物进行干燥。
可选的,所述织物平铺浸入时,制备的结构色膜为“三明治”结构,所述“三明治”结构表层为聚多巴胺保护膜层,中层聚多巴胺结构色层,底层为织物基底层。
可选的,所述织物倾斜浸入时,倾斜角度为5~45℃,制备的结构色膜为多彩渐变色。
可选的,所述多巴胺盐酸盐粉末与所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质量比为1.5~6.5:1,所述多巴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1~0.035mol/L。
可选的,所述P(GMA-co-PEGMA) 粘合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8~1.3%。
可选的,所述P(GMA-co-PEGMA)溶液与所述多巴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溶液的体积比为1:20~40。
可选的,所述P(GMA-co-PEGMA)溶液是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而成,且PEGMA(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质量比为0.5~10.5:1。
可选的,所述干燥的温度为45~55℃。
可选的,所述除去剩余液体采用抽吸的方式除去,抽吸速率为0.5~4.5mL/min。
可选的,所述待反应生成所需颜色的反应时间为12~6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6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