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皮纤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446467.1 申请日: 2019-05-27
公开(公告)号: CN110117548B 公开(公告)日: 2022-11-01
发明(设计)人: 胡惠萍;刘远超;吴清平;谢意珍;张智;肖春;叶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A01H15/00;A01G18/20;A01G18/40;A01G18/50;A61K36/06;A61P3/10;C12R1/645
代理公司: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代理人: 张钇斌
地址: 51007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薄皮纤孔菌新 菌株 及其 人工 栽培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发明涉及薄皮纤孔菌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新菌株采自西藏林芝雅鲁藏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鉴定为薄皮纤孔菌,命名为薄皮纤孔菌(Inonotus cuticularis)HMGIM‑Z110188,于2019年4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为:中国武汉),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272。本发明的薄皮纤孔菌(Inonotus cuticularis)新菌株采集自西藏林芝地区,其栽培试验表明能够成功进行人工栽培且产量较大。同时其发酵液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了94.7%之高,对于高血糖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珍稀药用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薄皮纤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食药用菌的产业发展迅猛,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7年我国食药用菌的产量达到3712万吨,比2016年增长了3.21%,产值为2721.92亿元。我国占全球75%以上,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食用菌产业在种植业中排在除了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位,超过了茶叶和蚕桑。

在食药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珍稀食药用菌品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原有的珍稀品种逐渐被驯化,如竹荪、茶薪菇、离褶伞、羊肚菌等。但是也有大批的野生食药用菌由于未能被人类认识,没有得到研究。据研究,目前世界上约有300多万种真菌物种,仅仅有1%的物种被认识,其中已知的大型真菌约14000种,国内已确认的食用菌有1789种,药用菌798种,而当中又只有不到100种的野生食药用菌被人类驯化,规模化栽培的品种更只有30多种。人类距离大型真菌的研究与利用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而大型真菌由于其富含具有营养及功能作用的各种成分,包括真菌多糖、三萜类、甾醇等,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纤孔菌属的研究离不开桑黄这一话题。近年来,对桑黄的研究及应用成为了热点。桑黄是一类重要药用真菌子实体的俗称。根据《大观本草》记载“桑耳,味甘,有毒。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疗月水不调。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不饥。其金色者,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一名桑菌,一名木麦。”该著作是唯一一本有关桑耳图片的著作。而关于桑黄的药用功能各种本草著作中均有详细记载,其主要功能有治疗痢疾、脐腹涩痛、脱肛泻血等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64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