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抗体样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抗原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分子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6589.0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7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彬;刘文慧;沈莹;周展;潘利强;陈枢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A61K47/64;A61K47/65;A61K47/68;A61K38/07;A61P35/00;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金龙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抗体 细胞 抗原 受体 药物 特异性 分子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抗体样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抗原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分子及应用。本发明通过设计多种IgG1恒定区与1G4113的融合表达形式,筛选获得了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形式,仅需要一步纯化便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重组抗体样T细胞抗原受体。将重组抗体样T细胞抗原受体与MMAE小分子偶联制成T细胞抗原受体偶联药物可以用于制成抗肿瘤药物。将重组抗体样T细胞抗原受体与荧光染料分子Cy5偶联可以用于药物的体内定位或肿瘤成像。将重组抗体样T细胞抗原受体与抗CD3抗体偶联制成可溶性表达的双特异性分子,可以用于制成抗肿瘤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组抗体样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抗原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分子及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以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和个体化肿瘤疫苗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抗肿瘤治疗效果,成为癌症研究和临床治疗的热点。肿瘤抗原靶点的选择是肿瘤免疫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肿瘤新抗原由于其肿瘤特异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理想靶点。
体细胞突变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在肿瘤细胞中存在大量的点突变、小片段的插入缺失以及基因融合等形成的突变蛋白,其展示到细胞表面可以形成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 Antigen,TSA)。与肿瘤细胞高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不同,TSA仅存在于肿瘤细胞中,可有效区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是理想的药物作用靶点。细胞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位于细胞内,突变的胞内蛋白可经胞内途径处理后成为抗原肽,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I类分子提呈到细胞表面形成MHC-多肽复合物(pMHC),成为肿瘤特异的新抗原(Tumor-Specific Neoantigen),被TCR(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识别从而介导T细胞免疫应答。目前已有研究发现能够被特异性T细胞所识别的肿瘤特异性新抗原,如非小细胞细胞肺癌中经典的耐药突变EGFR T790M与HLA-A*0201,KRAS中致癌突变G12D与HLA-C*0802,慢性髓性白血病中费城染色体融合基因BCR-ABL新生多肽与HLA-A*0301等突变多肽与MHC I类分子形成的pMHC。
抗体药物在抗肿瘤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针对pMHC的抗体(TCR-mimic or TCR-like Antibody,TCRm)筛选得到研究者的青睐。虽然筛选获得的抗体亲和力(一般在10~100nM)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是仍难以达到抗体药物的水平(一般10nM),需要进一步改造成熟。在已发表的超过50种的TCRm中,靶向肿瘤新抗原的抗体仅有2例,分别靶向KRAS的G12V突变与HLA-A*0201、EGFR的L858R突变与HLA-A*0301形成的pMHC,且后者特异性并不理想。突变蛋白与正常蛋白形成的pMHC中仅有少量氨基酸残基的改变,抗原肽的氨基酸残基容易被MHC包埋,使得靶向肿瘤新抗原的TCRm抗体筛选的难度和工作量极大,还存在特异性差等缺点。TCR对pMHC的识别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够识别肿瘤新抗原的特异性TCR有望成为靶向肿瘤细胞的肿瘤特异性TCR,但TCR在亲和力方面不尽人意(一般在1~100μM),也是限制TCR作为药物广泛应用的瓶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6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