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聚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6865.3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8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F6/18 | 分类号: | D01F6/18;D01F6/02;D01F6/40;C08F120/44;C08F120/56;C08F220/44;D01D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媛;张先芸 |
地址: | 4081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静电 纺丝 技术 聚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聚合方法,将单体与溶剂加入容器中,并通入惰性气体排空溶液及容器中的氧气,再向所述容器中加入引发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再将其引入静电纺丝设备中,在电压为20~35kv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聚合,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结构聚合物。首次采用静电纺丝方法进行单体聚合反应,并且在聚合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材料成型,操作简单易行,丰富了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开拓了成型技术在聚合过程中应用的新理念,颠覆了传统聚合物制备方法的思路。也实现了不直接依靠高分子聚合物也能纺成纳米纤维材料。本发明还极大的提高了纳米纤维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效率,还有效降低能耗和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纤维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聚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由于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结构上的特性,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被广泛地应用涂料、凝聚剂、胶片、土木建筑、造纸、染色、化妆品、药品、油墨、颜料、电子等领域。目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光引发聚合和微波引发聚合等。目前还未有采用静电纺丝工艺进行单体聚合的相关报道。
纳米纤维材料因其纤维直径小,且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和高表面能等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过滤材料、防水透湿、电池隔膜、生物组织工程等领域。而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简单且操作方便,已有PET、PA、PU、PVA、PAN、PVDF等多种高聚物可以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加工成纳米纤维材料。
目前,制备目标纳米纤维结构材料则通常先制备聚合物,然后再采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纺丝,如发明专利CN200710190220.5公开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该聚合物及其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将单体A、单体B和单体C在引发体系存在下发生聚合反应,反应温度40~120℃,反应4~24小时;反应结束后经沉淀、过滤、干燥得到目的共聚物,再该聚合物经静电纺丝及交联处理可制备成耐溶剂型纳米纤维。发明专利CN201811367948.5公开了基于丙烯酸乳胶的荧光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将丙烯酸单体聚合,在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得到荧光纳米纤维膜。但上述方法在聚合过程中通常采用加热、光照等方式提供聚合所需能量,并且聚合物要成型成目标形貌结构则需要进一步加工处理。聚合与成型分步进行,造成成本高和效率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聚合成型的方法,为单体聚合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节省了聚合及后处理的步骤,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聚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单体与溶剂加入容器中,并通入惰性气体排空溶液及容器中的氧气,再向所述容器中加入引发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混合溶液引入静电纺丝设备中,在电压为20~35kv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聚合,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结构聚合物。
本发明基于自由基聚合机理,单体在引发剂及高压电源作用下,瞬间实现聚合,并纺织成纳米纤维结构的聚合物,如下式所示。
在高电压作用下,一方面为单体聚合提供了聚合所需能量;另外一方面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瞬间成型。电压过低,聚合产物达不到聚合物分子量,无法纺织成纳米纤维或纳米纤维不均匀;电压过高,针头容易堵塞,无法成型出纳米纤维。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和H2O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单体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丙烯酸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或过氧化苯甲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师范学院,未经长江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6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