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棘突的骨科球囊及骨科球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7523.3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5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宋瓘兰;程宇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嘉;宋瓘兰;程宇镳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10008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囊 骨科 棘突 输送管 外管 中心孔 医疗器械技术 新生骨组织 基体安装 介入治疗 空心管状 提供条件 新鲜组织 轴线方向 瘢痕 去除 骨折 匹配 硬化 体内 相通 生长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棘突的骨科球囊及骨科球囊设备,带棘突的骨科球囊包括球囊基体和棘突,所述棘突位于所述球囊基体的外表面,用于去除骨折端的硬化瘢痕和不新鲜组织。带棘突的骨科球囊设备包括外管、输送管和上述的带棘突的骨科球囊;所述外管为空心管状;所述输送管与所述外管相匹配,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方向设有中心孔;所述球囊基体安装在所述输送管上,并与所述输送管的中心孔相通。本发明在可采用骨科球囊进行介入治疗的骨体内均可使用,能够为新生骨组织的良好生长提供条件和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棘突的骨科球囊及骨科球囊设备。
背景技术
骨折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裂缝骨折、骨膜下骨折、青枝骨折、撕裂骨折、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片碎成三块以上者,称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凹陷性骨折、压缩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属于骨折的一种。而在压缩性骨折中,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骨折,尤其多见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群。2017年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北京绝经后女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50-59岁患病率为13.4%,80岁以上高达58.1%。
我国2015年50岁以上人群,新发椎体压缩骨折例数为127万例;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49万例;到2050年,则可高达300万例。对于保守治疗不满意的椎体压缩骨折,微创的椎体强化手术,尤其是应用球囊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发生压缩性骨折时,骨折时间在2-3周以上的亚新鲜或陈旧骨折的骨内常出现骨折端的硬化、瘢痕肉芽组织充填,进而出现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对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去除骨折端的硬化瘢痕和不新鲜组织,即骨折端的新鲜化,然后新生骨组织才有条件和空间得到良好生长。
临床上进行球囊后凸成形术时,由于是微创经皮手术,无法直接暴露骨折端,并且现有球囊均是光滑表面,不能直接去除硬化瘢痕组织,而特制的刮匙等器械作用范围很小,扭转力不足,且有器械断裂等风险,临床应用很少且风险不可控。
因此,对于非常常见的压缩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目前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骨折端新鲜化,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骨水泥的灌注,也不能完全为骨组织再生提供依靠。因而,在椎骨、股骨、胫骨、肱骨等可采用骨科球囊进行介入治疗的骨体发生骨折时,需要对陈旧组织“清创”,才能为骨修复提供基础并开辟道路。
发明内容
针对骨内无法“清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棘突的骨科球囊及骨科球囊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进行骨折端新鲜化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棘突的骨科球囊及骨科球囊设备,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棘突的骨科球囊,其包括:球囊基体和棘突,所述棘突位于所述球囊基体的外表面,所述球囊基体用于在骨内膨出空腔,所述棘突用于在所述球囊基体膨胀时磨削和/或切割所述空腔的表面,去除骨折端的硬化瘢痕和不新鲜组织,实现骨折端的新鲜化。
如上述的带棘突的骨科球囊,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球囊基体膨胀后呈哑铃型、椭球型、葫芦型或类圆柱型的任意一种。
如上述的带棘突的骨科球囊,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棘突为颗粒状凸起或切割刀具。
如上述的带棘突的骨科球囊,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棘突由无机材料和/或有机材料制成。
如上述的带棘突的骨科球囊,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无机材料选自合金、单一金属、陶瓷的任意一种。
如上述的带棘突的骨科球囊,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有机材料为工程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嘉;宋瓘兰;程宇镳,未经张嘉;宋瓘兰;程宇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7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