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逆变电源老化测试的交流电子负载模块及老化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8615.3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6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石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7 | 代理人: | 黄立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电子负载 逆变电源 能量回馈单元 老化测试 电压采样电路 交流负载单元 老化测试系统 直流电源供应器 第二驱动电路 第一驱动电路 电流采样电路 电压反馈电路 隔离驱动电路 交流输入端口 驱动交流负载 相位检测电路 直流输出端口 测试成本 配套设备 转换效率 无桥PFC 节能型 补充 | ||
一种用于逆变电源老化测试的交流电子负载模块及老化测试系统,其中用于逆变电源老化测试的交流电子负载模块包括交流负载单元和能量回馈单元,以及驱动交流负载单元与所述能量回馈单元的控制单元,交流负载单元由交流输入端口、第一电压采样电路、相位检测电路、电流采样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和无桥PFC组成,能量回馈单元由第二电压采样电路、第二驱动电路、LLC谐振变换器、隔离驱动电路、电压反馈电路、直流输出端口组成。本发明使得系统工作后直流电源供应器只需补充因逆变电源与节能型交流电子负载模块自身转换效率产生的损耗部分,不仅节省了电能,还大大减少了配套设备的投入,降低了测试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老化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逆变电源老化测试的交流电子负载模块及老化测试系统,以应用于车载逆变器、船用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光伏逆变器、便携式移动交流电源等将直流转换为交流的逆变电源进行老化测试。
背景技术
为了检验和提高逆变电源(又称逆变器)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对逆变电源进行老化测试已成为此类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老化”是指仿真出一种高温的恶劣条件下对电源产品进行长时间的满负荷测试,以模拟实际使用可能出现的恶劣条件来检验产品的性能。
传统的逆变电源老化测试设备大多以灯泡、大功率电阻或发热丝等纯阻性假负载为主。传统的针对逆变电源老化的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由大功率直流电源供应器为逆变电源提供直流输入,使用灯泡或电阻作为逆变电源的交流负载,将逆变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能转换为热能消耗掉。由于单台逆变电源的功率通常在50W至5kW不等,甚至更大,因此老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传统的逆变电源老化测试解决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能源100%消耗,大大增加了产品测试成本;
2)测试过程无法监控,无数据记录,无法进行品质追踪;
3)需要数量较多的大功率直流电源供应器为逆变电源供电;
4)灯泡发光发热,使车间环境变得恶劣,对测试人员造成身体伤害;
5)高温高热存在火灾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逆变电源老化测试的交流电子负载模块及老化测试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逆变电源老化测试的交流电子负载模块,包括交流负载单元和能量回馈单元,以及驱动所述交流负载单元与所述能量回馈单元的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交流负载单元由交流输入端口、第一电压采样电路、相位检测电路、电流采样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和无桥PFC组成,所述无桥PFC的输入端与交流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电压采样电路、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和所述相位检测电路分别连接以采样所述交流输入端口所输入交流电的电压、电流及相位,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以驱动所述无桥PFC工作;
所述能量回馈单元由第二电压采样电路、第二驱动电路、LLC谐振变换器、隔离驱动电路、电压反馈电路、直流输出端口组成,所述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无桥PF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输出端口与所述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压采样电路连接以采集所述LLC谐振变换器输入端的电压,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压反馈电路相连以采集所述直流输出端口的电压,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和所述隔离驱动电路分别连接以驱动所述LLC谐振变换器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8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