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方法和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8747.6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2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再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祺鑫天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5/00;C25C1/12;C25C7/02;C23F1/4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12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性蚀刻废液 有机相 回收系统 无机相 回收 萃取剂溶液 电解操作 电解沉积 反萃取剂 反萃取 金属铜 萃取 沉积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碱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方法和回收系统。其中,碱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萃取剂溶液对碱性蚀刻废液进行萃取,得到第一有机相;对所述第一有机相水洗,并采用反萃取剂溶液对水洗后的第一有机相进行反萃取,得到第二无机相;将所述第二无机相进行电解操作,沉积得到金属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解沉积的铜品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碱性蚀刻废液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碱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方法和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碱性蚀刻是印刷电路板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序,碱性蚀刻是指利用蚀刻液将工件上的线路防护层以外的裸露铜溶解蚀除,蚀刻过程中,当蚀刻液中铜离子的浓度达到饱和时蚀刻液失去蚀刻能力,便形成蚀刻废液,蚀刻废液含有大量的铜,因此很有必要从碱性蚀刻废液中回收金属铜。目前,碱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方法一般采用直接电解方法,但是,由于铜表面往往容易附着有机物,则采用直接电解法电解沉积的铜纯度不高,品相较差。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碱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方法和回收系统,旨在提高电解沉积的铜品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碱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萃取剂溶液对碱性蚀刻废液进行萃取,得到第一有机相;
对所述第一有机相水洗,并采用反萃取剂溶液对水洗后的第一有机相进行反萃取,得到第二无机相;
将所述第二无机相进行电解操作,沉积得到金属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萃取剂溶液包括萃取剂和磺化煤油,所述萃取剂与所述磺化煤油的体积比范围值为1:5至7:2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萃取剂选用酮肟系列铜萃取剂、铜萃取剂N901、铜萃取剂N902、铜萃取剂N910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萃取剂溶液与所述碱性蚀刻废液的体积比范围值为1:1至2:1;和/或,所述反萃取剂溶液与所述第一有机相的体积比范围值为1:1至2:1;和/或,所述反萃取剂溶液为质量浓度为15%-25%的硫酸溶液。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萃取级数为多级;和/或,所述水洗级数为多级;和/或,所述反萃取级数为多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二无机相进行电解操作,沉积得到金属铜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二无机相通入电解槽中,以惰性金属为阳极,铜为阴极,在电流密度为200A/m2-400A/m2范围内进行电解,在阴极的表面沉积得到金属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阳极选用镀层为铱的钛网板、镀层为钌的钛网板、铅板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采用萃取剂溶液对碱性蚀刻废液进行萃取时,还得到第一无机相,所述采用萃取剂溶液对碱性蚀刻废液进行萃取,得到第一有机相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所述第一无机相进行再生处理;和/或,所述采用反萃取剂溶液对水洗后的第一有机相进行反萃取时,还得到第二有机相,所述对所述第一有机相水洗,并采用反萃取剂溶液对水洗后的第一有机相进行反萃取,得到第二无机相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所述第二有机相进行水洗,并循环至所述萃取剂溶液中,以作为萃取剂溶液使用;和/或,所述将所述第二无机相进行电解操作,沉积得到金属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电解回收铜后的电解液循环至反萃取剂溶液中,以作为反萃取剂溶液使用。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碱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系统,应用于如前所述的碱性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方法,包括依次连通的碱性蚀刻废液收集桶、萃取槽、水洗槽、反萃取槽以及电解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祺鑫天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祺鑫天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8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