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DN与IP网络边界网关转换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8754.6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7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袁梦泽;于季弘;胡晗;李彤;安建平;卜祥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鲍文娟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边界网关 数据包 方法和装置 转换 通信技术领域 网络边界网关 最大程度地 架构网络 数据传输 通信协议 网关实现 网络节点 网络结构 源IP地址 存储IP 翻译器 拆解 路由 返回 通信 保证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NDN与IP网络边界网关转换方法和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从IP网络接收IP数据包,存储IP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分析IP数据包中的HTTP请求报文,提取对应的NDN内容名;构造与IP数据包对应的NDN兴趣包;将NDN兴趣包发送到NDN中;接收从NDN中返回的NDN数据包,构造与NDN数据包对应的IP数据包;将IP数据包发送到IP网络中。本发明通过增加网络边界网关实现两种不同架构网络之间的通信,无需对网络结构或网络节点进行改动,在网关实现包的拆解和转换,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边界网关在不同通信协议间充当翻译器的功能,具有高效简洁的特点;设置边界网关表,通过将IP地址与NDN内容名对应,实现IP网络与NDN路由核心的一一对应,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NDN与IP网络边界网关转换方法和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化,数据应用以指数形式增长,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架构的固有缺陷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1)网络中有多个内容提供者可以提供同一内容服务,用户无法判断哪个内容提供者距离最近、网络环境最优,容易舍近求远,造成不必要的开销;(2)在端到端的通信模式下,由于数据都从目的主机获取,无法避免相同链路上多次传输同一目标对象,浪费链路资源;(3)物联网等低智能终端的数量爆炸式增长,移动终端流量占网络流量的比重日益增加,IP地址既是唯一的身份标识符,又表示当前所处的子网范围,一旦IP地址发生改变,将中断原有的通信,重新建立连接,对移动性支持能力不强。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一些研究者提出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架构,其中,NDN(Named Data Networking,命名数据网络)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中心网络,以命名数据取代IP地址,直接以内容名进行路由。在网络中,内容的获取过程由数据接收端基于内容名发起,网络中路由器也基于内容名实现路由转发,网络中内容与位置的耦合关系完全分离。具体来说,源节点发送兴趣包,到达目的节点后,由数据包返回数据。
某些特定场景下,需要建立独立的NDN,为了实现NDN与外部IP网络的通信,如文件传输等,同时不改变IP主机的结构,需要设计网络边界网关。目前对于网关的设计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尚未完全脱离以地址为核心的思想,主要不足在于:(1)现有的NDN只能覆盖在IP网络之上,被设计为IP网络的替代,而不是其扩展;(2)现有的基础设施无法在短期内从IP过渡到NDN;(3)没有可行的IP地址到内容名的映射。目前还无法做到IP与NDN独立网络间的信息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DN(Named Data Networking,命名数据网络)与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网络边界网关转换方法和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与现有的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相结合,提供一种NDN-IP网络边界网关,进行IP数据包到NDN兴趣包、NDN数据包到IP数据包的转换,从而实现两种网络间的通信。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NDN与IP网络边界网关转换方法,包括以下内容:从IP网络接收IP数据包,存储IP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分析IP数据包中的HTTP请求报文,提取对应的NDN内容名;构造与IP数据包对应的NDN兴趣包;将NDN兴趣包发送到NDN中;接收从NDN中返回的NDN数据包,构造与NDN数据包对应的IP数据包;将IP数据包发送到IP网络中。
优选的,所述从IP网络接收IP数据包,存储IP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分析IP数据包中的HTTP请求报文,提取对应的NDN内容名,包括以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87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