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参数测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0076.7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6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田绍军;李海松;黄月芹;邹观德;梁荣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系统 参数 测控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参数测控系统,采用主机、信号检测装置、控制终端、被控设备的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空调系统运行参数测控难度很大,数据不方便使用的问题和现有设备不满足振动噪声试验需要,测控效率低,人工调节误差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实现减少试验工作人员,提高效率,实时记录空调系统参数,可实现一机多能,多用途扩展,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参数测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设备和方法是通过车载ECU对车辆空调系统参数进行测控,该方法和设备只检测空调系统高压压力、蒸发器温度、冷却系统温度等参数,对电子扇的转速控制也是发动机ECU根据空调AC开关信号、发动机冷却水温、蒸发器温度、及空调系统高压压力(1档或2档开关信号或者模拟信号)来控制压缩机和电子扇运行状态,但这些数据难以读取和脱离发动机ECU进行控制,只能按标定的程序来运行,传感器信号和ECU输出控制信号不方便数据采集设备采集,不能满足振动噪声试验需要,某车载ECU对空调系统参数测控原理图如图1所示,A_A2,A_D1,B_G1,A_D3脚为输入控制信号,B_J3,B_L3,B_N2脚为输出控制信号。
现有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人工来调节电子扇供电电压来实现空调制冷系统高压压力的调节与稳定,此方法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专门人员调节且靠目视压力表读数来反向调节,难控制,且无法获得系统运行参数。
空调制冷系统的振动噪声与压缩机、制冷剂、膨胀阀等系统零部件运行状态参数有很大关系,需要检测这些系统零部件参数,如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吸排气口温度,膨胀阀、冷凝器进出气温度、电子控制阀电流等参数来判读系统运行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参数测控系统,采用主机、信号检测装置、控制终端、被控设备的结构,解决现有技术车载空调系统运行参数测控难度很大,数据不方便使用的问题和现有设备不满足振动噪声试验需要,测控效率低,人工调节误差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这种汽车空调系统参数测控系统,包括主机,可以在出现意外时将系统重新启动,输入、输出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采用光电隔离,对输入信号采取滤波措施,采用带隔离的通信接口,并具有ESD、过压、过流保护;
信号检测装置,包括高压压力检测装置、低压压力检测装置、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耦温度传感器、以AD8495为主的信号变送器、电流传感器,对数据进行采集、调理、A/D转化、D/A转化;
控制终端,包括测量和控制系统、便携式计算机,实现数据的采集、显示、保存、处理和控制输出;
被控设备,包括驱动器、直流电源、继电器,接受主机输出信号,对空调系统高压压力的闭环控制通过控制可编程可调直流电源输出电压来控制电子扇转速和冷却风量,从而间接实现对压力的闭环控制;对不同车辆和不同环境条件下,采用调整测控系统PID参数和可控电源输入与输出比例来实现。
进一步,所述主机以USB与控制终端连接供电和通信,当信号检测装置或被控设备需要5V以上控制信号时,可接9vdc~24vdc外部直流电源供电;
进一步,所述主机包括电源、隔离电路、A/D转换电路、数字量输入电路、隔离通讯接口以及MCU;所述主机带12路模拟信号输入、4路数字信号输入、2路数字信号输出、2路模拟信号输出以及2路PWM信号输出,模拟输入通道采用12位模数转换分辨率,量程10V,最小分辨率2mV,采用连续循环采样时,采样率可达每通道1kHz;
进一步,所述测量和控制系统采用labview编程,当只需要采集空调系统参数而不需要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时,只运行数据采集模块,同时不需要连接被控设备,只需要连接主机和信号检测装置;当需要对车辆空调系统进行干预,需要控制电子扇或者压缩机运行时,软件运行测量与控制模块。对空调系统的高压压力闭环控制输入被控对象无确定的数学模型的情况,采用labview的自整定PID控制方法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00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