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术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0277.7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5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李超;隆龙;唐成伟;李常青;李宁;奚杰峰;金鸿雁;韦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王雪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紧臂 操作端 限位部 限位槽 弹性元件 限位销轴 夹持端 手术夹 血管瘤 远端 申请 医疗器械领域 彼此连接 滑动配合 释放位置 限位移动 可逆的 血管壁 隆起 夹闭 夹持 夹物 近端 膨出 破裂 压迫 释放 移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术夹,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本申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血管瘤中存在血管壁膨出隆起部夹闭不牢,容易导致其他血管瘤出现破裂的问题。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两个夹紧臂、具有弹力的弹性元件以及限位部;所述夹紧臂包括远端的夹持端、近端的操作端以及设置在夹持端上的夹物侧;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将两个夹紧臂在近端处彼此连接;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操作端远端处;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至少一个夹紧臂操作端远端处的限位槽,以及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销轴;通过压迫或释放所述操作端,使所述限位销轴在所述限位槽中限位移动以实现两夹紧臂在夹持和释放位置间可逆的移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术夹。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发生病变或损伤,而造成的一种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疾病,该疾病一般发生在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而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起,脑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将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时产生颅内血肿,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故而如何有效防止动脉瘤发生破裂对治疗动脉瘤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治疗动脉瘤的方法主要有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和外科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在X线监视下,在诊断性血管造影的基础上利用导管技术作各种治疗的措施,该疗法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而在外科手术中治疗动脉瘤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这主要是现有的动脉瘤夹对血管壁膨出隆起部夹闭不牢,容易导致动脉瘤出现破裂。
推而广之,在其他血管瘤中存在血管壁膨出隆起部夹闭不牢,容易导致其他血管瘤出现破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术夹,以解决现有技术血管瘤中存在血管壁膨出隆起部夹闭不牢,容易导致其他血管瘤出现破裂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手术夹,包括两个夹紧臂、具有弹力的弹性元件以及限位部;所述夹紧臂包括远端的夹持端、近端的操作端以及设置在夹持端上的夹物侧;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将两个夹紧臂在近端处彼此连接;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操作端远端处;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至少一个夹紧臂操作端远端处的限位槽,以及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销轴;通过压迫或释放所述操作端,使所述限位销轴在所述限位槽中限位移动以实现两夹紧臂在夹持和释放位置间可逆的移动,同时实现两夹紧臂上下限位。
优选的,当所述限位槽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夹紧臂操作端远端处第一限位槽、第二夹紧臂操作端远端处的第二限位槽时,所述限位销轴通过在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中滑动,用以对第一夹紧臂和第二夹紧臂进行夹紧臂的上下限位及两夹紧臂绕弹性元件运动的极限位置的限位,其中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设置的方向与两夹紧臂运动平面垂直。上下限位是防止其运动过程中上下方向出现太大间隙。
优选的,当手术夹使用过程中,两夹紧臂的张开角度,即手术夹夹持端张开角度随夹持物直径的不同而自动变化,伴随所述限位销轴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的同步自动滑动。有益效果:手术夹使用过程中,根据动脉瘤等血管瘤的尺寸,通过应用钳设置手术夹张开角度来夹住血管瘤;首先,由于血管瘤直径不同,则通过应用钳设置手术夹张开角度,手术夹角度逐渐增大时,手术夹中的限位销轴根据手术夹张开角度自动滑动;随后手术夹处于最大张开角度时,限位销轴自动固定在第一、第二限位槽某处。其次在手术夹夹闭血管瘤,松开应用钳,弹性元件回力促使手术夹两夹紧臂张开角度逐渐对称缩小时,手术夹中的限位销轴根据手术夹缩小角度自动调整;随后手术夹处于最小张开角度时,限位销轴自动固定在第一、第二限位槽另一处;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夹张开角度从初始状态,到最大张开角度再到最小张开角度状态变化中,限位销轴都是自适应的在第一、第二限位槽中滑动后固定在某一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02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